新华社南宁3月30日电(记者刘伟、董振国、李斌)山塘干涸、河溪断流、水源枯竭……
连续近8个月的历史罕见大旱,正从广西西北部向中部、北部持续蔓延。截至3月28日,广西已有300万人出现饮水困难。
2月12日,温家宝总理来到广西东兰县三石镇巴造村,看望慰问灾区群众,他请村民放心,政府一定会让大家有水喝、有水用。近日,记者探访了巴造村,村里已建起了应急供水工程,村民不用费力跑远挑水了。
为把党中央、江南平台入口
的关怀落到实处,广西各级党委、政府率领广大干部群众深入旱区每个角落,排查缺水人群,制定饮水解困方案,落实供水措施,昼夜奋战加快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组织运水送水,决不让一名群众没水喝。
自治区党委、政府发出“抗旱送水”动员令
东兰县是灾情最严重的县之一,全县水利工程蓄水量不足往年的10%,超过2万人需要靠送水临时解决饮水困难。
在巴造村村头,记者见到长长的输水铁管一直通到村里。村民们高兴地对记者说,这是政府帮助修建的应急供水工程。村民黄启思带着记者走过两三公里的崎岖山路,来到一个小水潭。“水柜里的水用完后,大家要跑好远到这里背水,非常辛苦。有了饮水工程后,自来水就从小水潭直接引到家里了。”黄启思说。
记者在广西旱区河池、百色、崇左等抗旱一线采访时了解到,由于各级党委、政府强有力的帮助,当地灾区群众饮水都能得到保证。
“不漏一村、不漏一校、不漏一屯、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这是在罕见的旱灾面前,自治区党委、政府给各级干部下达的“死命令”。自治区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抗旱救灾工作,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主席马飚等自治区领导多次深入旱区一线,了解旱情,指导抗旱救灾工作。在凌云县抗旱一线,郭声琨要求各级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团结互助,抗大旱、保生活、保生产。在那坡县抗旱一线,马飚要求广大干部深入一线组织领导抗旱救灾工作,优先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千方百计确保灾区群众每人每天有20公斤水。
各部门立即积极行动起来。农业部门组织农机人员赶赴灾区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推广先进实用抗旱技术;水利部门督促指导各地实施灌溉工程应急供水预案,开发新水源;国土部门迅速组织专家和钻探队伍指导、协助群众抗旱打井,寻找水源;电力部门全力保障抗旱用电;民政部门积极做好救灾救助……
旱区各地干部深入抗旱一线,采取包乡包片、蹲点指导、进村入户等方式,协调帮助群众解决人畜饮水、春耕备耕等生产、生活困难。
视群众呼声为命令,党旗在送水一线飘扬
一辆辆运水车穿行山间,一个个水缸盛满甘泉,一张张焦虑的脸庞绽开了舒心的笑容……在旱区,处处是动人的故事、处处是党组织的关怀。记者在一线采访时,村民们反复说:“越是老百姓有困难的时候,就越能看到党员干部们的身影。”
东兰县长乐镇定安村拉江、弄团两个村民小组127名群众饮水极度困难,需到8公里外挑水。人称“送水书记”的张启贤自掏腰包500多元购买了柴油、水袋和塑料桶,利用自家的农用车和摩托车,坚持每天跑两趟到8公里外的地方运水,供村民无偿饮用。
一支“抗旱轻骑队”活跃在巴马县东山乡抗旱救灾一线,他们由党员、干部、民兵、团员青年组成,以摩托车为交通工具,专为那些大车无法通行、但又极度缺水的村屯送水。去年8月份以来,东山乡文钱村党支部书记蓝海金几乎每天都要骑着摩托车为村里五保户送水。
为开辟水源,基层干部不畏艰难,千方百计帮助群众找水。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乡龙英村的地下水抽取点是在2月底发现的,村党支部书记杨明合带领村民架设了应急供水设备。3月23日,连续轰鸣了27天的抽水机发生故障,杨明合立即带领大家携带更换的水泵,从狭小的石缝往洞底爬,在46米深的洞底石缝中抢修水泵。
视解决群众的吃水困难为己任。一张张“党员送水服务卡”架起党密切联系受灾群众的桥梁。广西各级党组织在旱区发放了数十万张“党员送水服务卡”,为旱区群众,特别是五保户,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开辟了“绿色通道”。
“众志成城”“共渡难关”“抗旱救灾”……穿梭在旱区的送水车挂着的红标语传递着党和群众团结一心抗击旱魔的决心和信心。
爱心在传递,温情在感染
旱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在旱区一线,不少爱心人士伸出援手,奉献爱心,演绎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巴马县那桃乡平林村糖乐屯,个体户卢振兴捐资20多万元,为乡亲打了两眼水井,架设管道,把水引到屯里的水柜,解决了全屯80多户430人的饮水难题。日前,一眼60米深的水井已经竣工,另一眼80米深的水井即将完工。
在东兰县武篆镇鸾坡村,瑶族村民兰海洲出资3000元,与8个村民苦干1个月,在悬崖峭壁上架设索道,将水从索道运到村里。这条“生命索道”使得村民们不再翻山越岭取水。
巴马是世界“长寿之乡”,全国不少地方的人都到此长期居住疗养,这些人被称为“候鸟人”。旱情发生后,他们自发组织起来,用私家车为旱区群众义务送水。“候鸟人”肖彬说:“我们吃住在这里,感受到了巴马人的热情与爱心。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组织起来,帮助他们。”
3月27日,广西工学院设立3个爱心点,开展“捐赠一瓶水,爱心送灾区”义卖活动,同学们把矿泉水瓶摆成爱心图案。市民们花1.5元购买两瓶矿泉水,所买的矿泉水和卖矿泉水的收入,将全部捐赠给灾区人民。
眼下,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地的爱心款物正源源不断发往灾区……
“有全国人民、全社会的关心,我们就没有渡不过的难关!”3月23日,在接受巴马丽琅矿泉水公司捐赠的爱心矿泉水时,巴马县东山乡文钱小学校长蓝海舟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