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2月12日电(记者 多蕾)进入2010年,经历过灾难的甘肃陇南渐渐远离了地震带来的创伤,整齐的村庄、崭新的校舍、热闹的集市,白龙江两岸满溢着的是对新生活的希望。
大山深处的姜家山村是陇南市震后第一批灾后重建村,在“5·12”地震中,村民的房屋被完全摧毁,重建家园的步伐从震后不久就开始了。
2009年5月28日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在这一天,姜家山村村民姜继长并没有因为节日而停下重建的步子来休息一下。那时,他家的房子再有七八天就能主体完工了,他一心想着的只是早点住进新房。
进入2010年,当记者再一次来到这里时,发现姜家山村已经焕然一新,村里的道路修葺一新,震后曾经为村民遮风挡雨的蓝色救灾帐篷已难觅踪影,搬进了新房的村民们一下子悠闲了下来。
走进姜继长家的新房,屋里粉刷一新,添置的家具虽然简单,但姜继长很满意。参观完客厅他又带我们来到厨房,给我们介绍地震后政府补助修的沼气灶是怎样的干净、方便。
在冬日暖暖的阳光下,姜继长告诉记者:“这下房子盖好了,大问题就解决了。自己要做点生意,再加上种花椒的收入,地震的影响很快就能过去。”
白龙江边的武都区汉王镇罗寨村是当地一个规模比较大的村子,全村503户村民中有338户房屋在地震中受损严重,需要重建,其余165户也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加固维修。新年伊始,记者采访时看到,村子里只有两三户村民还在等着新房干透,没有入住。绝大多数村民家已经井井有条,生活必需品也都在慢慢添置。
我们来到村民石秋梅家,地震后建好的新房里洒满了阳光,院子里和屋里都堆满了核桃,她正在屋里剥核桃仁,而丈夫刚刚出门去镇上买肉了。
石秋梅告诉我们,地震前她家住的是三间土木结构的房子,震后他们就盘算着要盖房子,想着国家多少能补点钱就好了,没想到一下补了2万元。现在丈夫在外面收核桃,她在家加工,一年下来怎么也能挣一两万元。
罗寨村支部书记卢社喜告诉记者,罗寨村的蔬菜已经销售到了西北五省,能够带动村上80%的农民增收。农闲时节,村上有300多户村民在加工核桃,全村靠加工核桃一年能收入200多万元。
记者从陇南市重建办了解到,截至2009年年底,陇南市全市农村居民住房重建累计开工227932户,占规划户数的100%,其中竣工226130户,占99.21%,在建1802户;农村居民住房重建累计完成投资134.974亿元,占规划重建投资的103.54%。全市规划农村居民住房维修加固户数186459户,已全部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