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2月7日电(记者 关俏俏)自从遭遇60年一遇的暴风雪后,随着积雪、降温造成“白灾”,新疆北部牧区饲草料告紧。在积极抗灾自救的过程中,一些干部群众伸出援手,以“领养”“代牧”牲畜等方式,帮助牧民抗灾保畜。
据新疆民政部门统计,截至1月底,连续暴雪低温天气已造成新疆大小牲畜10.1万余头(只)死伤、371万头(只)觅食困难。为最大限度节省饲草料并减少牧民损失,新疆阿勒泰、塔城等地的基层干部和牧民纷纷以“领养”“代牧”牲畜的方式,帮助受灾牧民。
吉木乃县北沙窝冬牧场是全县大畜的集中放养地,每年都有5万匹(头)马、牛、骆驼等在那里越冬。但自寒潮风雪灾害后,3000多匹(头)大畜被紧急转移,80%的母畜在转移途中流产,部分“幸存”的小畜也开始面临“饥寒交迫”。
面对饲草料的匮乏,吉木乃县组织农区500多户农牧民“领养”了牲畜1万多头(只),帮助它们越冬。托普铁热克乡拉斯特村的牧民阿根哈孜“领养”了受灾牧民塔拉普家的50多只羊。“去年秋天,我家的饲草料准备得十分充裕。尽管‘领养’了50多只羊,草料可能比较紧张,但省着点应该不是问题。”阿根哈孜说。
而在青河县阿热勒托别乡,各村党员以“一帮一”结对的形式,帮助从远牧场转移回来的缺草少料的牧户。沃巴特村农民张吉海照顾着邻村牧民依拉甫的15只羊。“牛羊是牧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一旦损失了,日常生活都会成问题。所以尽管是‘代牧’的,也要好好照顾。”张吉海说。
阿热勒托别乡党委书记周建军表示,这种“领养”“代牧”的互助行动不仅帮助受灾牧民渡过难关,农区支持牧区、农户支持牧户的做法也拉近了双方的关系。这种全乡统筹的方式可以有效地缓解目前饲草料紧张、饲养困难的现状,同时也减轻了受灾牧民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