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山东齐国考古首次发现带有“齐公”字样的铭文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0年02月0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济南2月4日电(记者 刘宝森)经过近17个月的发掘,我国考古人员在山东境内一处古城遗址内取得一系列重大发现,山东省文物局4日宣布,“丰般作文祖甲齐公”铭文是这次考古重大发现之一,将成为揭示这一城址地位和性质的重要线索。

    据了解,这一遗址位于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山东淄博市高青县陈庄村,故称陈庄遗址。遗址的发掘从2008年10月开始,截至目前,发掘面积近9000平方米。据介绍,考古人员在已发掘9座墓葬中出土了数十件青铜器,发现6件铜器上有铭文,其中内容为“丰般作文祖甲齐公”的铭文为山东地区首次发现。

    记者在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的照片中看到,一个破损的铜簋底部隐约可见“丰般作文祖甲齐公”铭文,铭文外的其余部分被铜锈覆盖。对于如何解释这句铭文,山东省考古人士普遍推测,铜器上的铭文内容表明其与齐国有直接的关系,“文祖甲”的称谓属商代风俗,尤其是铭文中的“齐公”字样为金文资料中首次发现,对研究早期齐国的历史无疑具有重要价值。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学海认为,“丰般作齐公”按铭文规律“丰”一般是国家,“般”是人名,它后面说“齐公”,就把两个国家连系到一块,它不是一般的吉祥语,丰国属于西周时期,表明丰国和齐国有重要关系。

    据山东省文物局介绍,在最近的一次发掘中,考古人员又新出土2件铜簋,上面刻有铭文均长达70字,具体内容有待解读。

山东首次在齐国腹地发现西周贵族墓和车马

    新华社济南2月4日电(记者 刘宝森)山东省文物局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山东省考古人员首次在齐国腹地发现西周贵族墓和车马坑。

    这些考古发现是山东考古人员在对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陈庄村附近的一处西周遗址发掘过程中取得的。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告诉记者,这一遗址被证实是一处城址,考古人员在这一城内的东南部发掘了9座墓葬,有6座随葬青铜器。墓葬形制多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圹长多在3.5米-5米、宽2.5米-3.5米之间,深5米-8米不等。大多一棺一椁,有头箱。随葬陶、铜器皆在头箱内。个别棺内有少量玉器或海贝串饰,其中两座为带墓道的“甲”字形大型墓葬。

    记者在其中的一个“甲”字形墓葬旁看到,墓道内有殉车,其中近墓室的车保存完整,车衡处有殉狗一条,狗颈上系挂铜铃。据介绍,墓室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壁斜直内收,上口南北长5.2米、东西宽4.2米。葬具为一棺一椁,系用长方形木板以榫卯结构叠砌而成。棺板上残存所髹红漆、有绘黑彩的痕迹。棺的北端与椁之间为器物箱,放置鼎、簋、壶、盘、匜、戈、矛等青铜器及銮铃、车軎等车马构件,另有陶鬲一件。棺内出土玉佩及串饰、贝壳等随葬品。

    考古人员还在墓葬旁发现了5座马坑和1座车马坑。马坑皆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形制,仅有马骨架,无马具或马饰。记者看到,其中的两座坑内葬8匹马,头向南,面朝南或东南,后腿弯曲伸向西北,骨架分南北两排依序并列摆放,每排4匹,前排4匹马的后腿分别压于后排马的颈部,一座坑内马骨架摆放方式较特殊,六匹马两两成对放置,头向不一。在马坑的中间还放置牛角一个。车马坑内显露的马头上均佩戴精美的青铜和串贝马饰。

    山东考古专家认为,有关齐国的考古工作已经进行了半个多世纪,始终未发现属于西周时期的贵族墓葬,这次发现的一批大中型墓葬,由其墓葬规模和随葬品的情况判断应属西周时期贵族墓葬,对解释城址的地位与属性可能具有重大意义。

山东地区首次发现夯土祭坛 国内罕见

    新华社济南2月4日电(记者 刘宝森)山东省文物局4日宣布,山东省考古人员在对位于山东淄博市高青县陈庄村附近的一处西周遗址发掘时发现了国内罕见的夯土祭坛,这一发现在山东地区尚属首次。

    这一夯土台基位于这处西周遗址内中部偏南。南北残长34.5米,东西残宽19米。其中心部位为近圆台形,直径5.5米-6米,残存高度0.7米-0.8米。从平面观察,由内向外依次为圆圈、方形、长方形及圆圈、椭圆形相套叠的夯筑花土堆积,土色深浅有别。中心圆台的外围仍有多层水平状的夯土堆积向外延伸,每层堆积厚5厘米-12厘米不等,有的两层间夹杂薄层白色沙土或灰烬。外围堆积平面大致为长方形,周缘被大量的灰坑等遗迹破坏。根据夯土台基形制和所处位置初步判断,这类台基与祭祀有关。

    据山东省考古人员介绍,从夯土台基保存的现状看,其周缘部分基本被晚期遗迹破坏,但夯土台基的中心部位却保存完好,且春秋、战国时的南北干道绕行圆台的西侧,由此判断,夯土台基的中心部位一直到战国时期仍未被破坏,说明当时的人们对台基中心仍然存有某种神秘或神圣的信仰色彩。

    参与考古发掘的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同修说,虽然目前对这个夯土台基初步断定与祭祀有关,但它究竟是用于祭天还是祭社,或者用于其他祭祀活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确定。

山东地区发现迄今最早的周代城址 城址“身份”成谜

    新华社济南2月4日电(记者 刘宝森)山东省文物局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山东考古人员在对位于山东淄博市高青县陈庄村附近的一处西周遗址的发掘过程中发现了山东地区迄今最早的周代城址。

    经考古人员勘探及对城墙的解剖,确认这一城址近方形,城内东西、南北各180余米,城内面积不足4万平方米。其中东、北两面城墙保存较好,残存高度0.4米-1.2米,城墙顶部宽6米-7米,底部宽9米-10米。西城墙大部分尚存,残高不足0.4米。南墙基本被大水冲掉,局部残存墙体的底部。墙体皆用花土分层夯筑而成,夯层厚5厘米-8厘米,夯窝圆形圜底,为使用单木棍作为夯具夯筑而成。

    据考古人员介绍,这座城在南墙中部应有一个城门,城内有宽20米-25米的道路通往南墙中部,但发掘后发现城门已被唐代的砖窑完全破坏,其余三面城墙经密探后没有发现缺口。城墙四周有壕沟环绕,与城墙间距2米-4米。城壕现存宽度25米-27米,最深约3.5米。从发掘情况判断,壕沟经多次开挖、清淤、拓宽,从内向外可分为4条壕沟。与墙体年代相对应的壕沟绝大部分被春秋时的壕沟破坏,仅存少量的堆积。

    对于这座城的“身份”,考古专家进行了初步的推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明认为,这一城址位置位于齐国近畿,推断很可能是齐国的都城蒲姑。而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张学海则持怀疑态度,认为城址可能是其他小国国都或是齐国都以下的邑。

    据山东省文物局介绍,在最近的一次发掘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2件铜簋,上面刻的铭文均长达70字。专家认为,通过对铭文的研究,将有望解答人们对这个城址的种种猜测和疑问,与齐国考古有关的谜团将有望被解开。

 
 
 相关链接
· 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考察曹操高陵考古发掘工地
· 曹操高陵考古发现入选200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
· 2009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京公布
·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细则
· 中德签署关于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合作谅解备忘录
· 秦俑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出现首件军官俑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