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1月27日电(记者谢美华 熊思浩 梁尚刚)埃塞俄比亚位于海拔2300多米的非洲高原,却并没有高原常有的凉爽天气。下午时分阳光毒辣,“烘烤”般的感觉让人难以忍受。此时,位于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中心的一处建筑工地上,头戴安全帽、身着工装服的建筑工人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这就是中国援助非洲重点项目之一的非洲联盟(非盟)会议中心的工地现场。非盟会议中心项目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6年11月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承诺的八项推动中非关系发展政策措施之一。
非盟会议中心于2009年6月16日正式破土动工,预计于2011年年底竣工。一旦投入使用,非盟将正式拥有一流、现代化的综合性大型会议中心,从而结束借用其他组织的会议中心召开首脑会议的历史。
曾花城是中国政府驻非盟会议中心项目的特别代表,也是中国政府派驻援助非洲项目的第一个特别代表。据他在施工现场介绍,建设中的非盟会议中心占地11.3公顷,总建筑面积为5万平方米,包括2550个座位的大会议厅、681个座位的中会议厅和多功能厅、主席办公用房、一般雇员办公用房、紧急医疗中心、数字图书馆和广场以及室外停车场、停机坪等。20层的主楼建筑高度为99.9米,象征着1999年9月9日的“非洲联盟日”。
到目前为止,工程主体项目已进展到结构7层和群房1层。中国政府援非盟会议中心项目技术组组长、高级工程师宋素东说,经检测,目前工程的合格率为100%,优良率为90%,完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宋素东说,工程质量之所以有保障,是因为中方始终视工程品质重于泰山,并将争取获得中国建筑领域最高奖项“鲁班奖”作为工程奋斗目标。
在谈到工程质量时,曾花城不无自豪地说,非盟至此对工程质量非常满意。他说,非盟委员会主席让·平先后两次视察施工现场,高度赞扬中国方面重视工程质量的作法。非盟委员会副主席姆文查本月中旬视察工地现场时,对工程进展和工程质量均表示满意,并对中国工人尽心尽责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表示赞赏。
宋素东说,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同时,安全管理也是中方常抓不懈的工作。非盟会议中心项目开工以来,没有发生一起现场施工事故和机器伤人事故。无论是中方工人还是当地工人,在进驻工地之前都要接受正规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记者在工地现场看到,安全警示标语都有中文、英文和当地的阿姆哈拉语三种语言标注。
宋素东说,中方还将人性化引入工程管理。他举例说,工地雇用了170名埃塞俄比亚工人,为当地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中方管理外籍员工时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为员工提供整洁舒适的住房,还为他们准备了既符合当地口味又物美价廉的饭菜,受到了埃塞俄比亚政府的肯定。
埃塞俄比亚人蒂拉布已经在非盟会议中心工地工作一年多了,他既是电焊师又是翻译。一脸阳光的他用不太标准的中文对记者说,他有在多家外企工作的经历,相比之下他更愿意在中国公司工作,因为“中国人更加友好、善良”。
蒂拉布说,通过与中国工人共同工作生活,他学到了不少东西,对他的未来一定会有所帮助。他说,等非盟会议中心建成后,他将要找新的工作,但希望还能在中国公司工作。
非盟会议中心的建成不仅将为亚的斯亚贝巴添加一座最新最高的地标建筑物,它也将成为中非传统友谊和战略友好合作的又一座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