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1月24日电(记者王军伟、程群)从临海大工业布局到保税物流体系建设,从多区域合作到西南出海大通道。近年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创造了中国区域发展的“北部湾速度”,正从祖国的西南边陲变成中国东盟合作的大通道,从一个地方题材变成国家发展战略。
中国东盟合作“桥头堡”强势崛起
近日,记者在广西钦州中石油千万吨炼油项目工地上看到,3200多亩的工地上一个个大型储油罐拔地而起。与此同时,另一重大石化项目,同样落户北部湾的中石化北海炼油异地改造石油化工项目,也在加紧建设。
“这里将形成中国西南最大的石化基地,整个广西的经济结构都将被改变。”钦州市招商局局长黄毅说。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处于北部湾顶端的中心位置,主要包括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所辖区域范围,同时,包括玉林市、崇左市的交通和物流。土地面积4.25万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近1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595公里,人口1240多万。
2008年1月16日,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从此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且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介绍,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建和拟建的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达3000亿元,其中投资超过1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达到32个。防城港核电、防城港钢铁、北海林浆纸、北海铁山港石化等重大产业都在加紧布局,临港工业发展雏形初现。
作为西部唯一沿海的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又处于中国-东盟自贸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中越“两廊一圈”、泛珠三角经济区、西南六省(区、市)协作等多个区域合作交会点,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桥头堡”。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成,由于地处中国和东盟这两大经济体的接合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自贸区中将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中国的内地省份可以通过这里走向东南亚,东南亚国家也通过这个‘门户’进入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蒋升湧说。
保税物流体系呼之欲出
在临海大工业建设如火如荼之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也在大力打造面向东盟的保税物流体系。2009年底,广西钦州保税港区(一期)和南宁保税物流中心(一期)都正式封关运作。相关专家认为,这也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体系已初步成型。
“南宁与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和北海出口加工区一同构建起完善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体系,实现了南宁与钦州、北海、防城港的区港联动。”南宁市商务局副局长蔡东阳说。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国家支持北部湾经济区在符合条件的地区设立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拓展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从2008年5月到2009年2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江南平台入口
就先后批准设立了钦州保税港区、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和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区也获准拓展保税物流功能。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体系的运作模式是以北海出口加工区、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等为沿海沿边节点,通过南宁保税物流中心这一核心枢纽直接面向西南地区乃至东盟国家的企业提供保税物流服务。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志勇说,出口加工企业如果入驻保税港区,不同国家的零部件将可以直接在保税港区内组装,不仅为企业节省了货物流转成本,同时省去了进出口关税和产品增值税。
构建面向东盟出海大通道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要实现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的目标,真正意义上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桥头堡”,还必须从改善交通设施做起。近日,广西一批重大高速公路和铁路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一系列重大项目不断投向交通领域,使这个西南边陲的交通落后地区,日渐成为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厅长黄华宽表示,从2009年开始,广西将投入约3000亿元建设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全方位立体交通网络,全力打造连接东盟的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
广西北部湾办常务副主任陈瑞贤介绍,2009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成了钦州港大榄坪1号2号泊位、北海铁山港1号2号泊位、防城港18号19号泊位等6个7至15万吨级泊位,新增吞吐能力1065万吨,港口吞吐能力超过1亿吨。目前广西北部湾港已有生产性泊位191个,万吨级以上泊位40个,与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20多个港口实现了通航。
“随着兰新、兰渝、黔渝、黄百等西部干线铁路建设的推进,一个涉及西部12个省区市、通往广西北部湾港的最便捷出海大通道的轮廓正逐渐显现。”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经济部主任张家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