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1月11日电(记者 吴晓颖)记者从四川省教育厅获悉,为了能让学生们在永久性校舍安心读书,四川省力争在2010年春季开学时,恢复重建学校完成85%以上,到今年9月基本完成学校灾后重建任务。
在近日召开的2010年四川省教育工作会上,四川省提出坚持教育优先重建,率先实现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教育部也将启动四川重灾区教育对口支援长效机制,将灾后教育“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提高灾区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据了解,在全国各对口援建省(市)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四川省39个国定和12个省定重灾县重建学校累计开工率分别达到99.03%和99.3%。四川学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已取得突破性进展,重建校舍硬件有了很大提升。
四川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下一阶段教育援建工作重点,也将从重修校舍等“硬件”设施建设,转向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等“软件”方面的提升。四川重灾区将通过与援建省(市)互派教师、校长和教育管理干部,选派教育专家到灾区指导工作,学校结对帮扶等方面内容,建立与对口支援市(州)、县长期合作机制。从而充分借鉴东部沿海地区先进的教育经验、借助援助省(市)丰富的教育资源优势,以“输血”帮扶增强“造血”机能,促进灾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的提升。
据悉,四川今年将加大对灾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灾失学,并继续推进灾区少年儿童精神家园、灾区教师心理健康等方面重建。
四川将尽快启动彝族地区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等
新华社成都1月11日电(记者 吴晓颖)记者11日从四川省教育厅获悉,2010年四川省将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攻坚,加快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
据了解,长期以来,四川部分民族地区由于受自然地理环境限制,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依然存在高中阶段升学率较低、职业教育规模较小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解决民族地区与内地教育均衡发展这一难题,四川省自2001年启动了《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截至2009年底,已累计投入资金60亿元,全省51个民族县(市)中有48个实现“普九”,人口覆盖率提高到95.6%,使民族地区教育落后面貌得到改观。
四川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下一阶段四川省在继续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等项目基础上,将尽快启动彝族地区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扩大彝族地区中职学校招生规模。从而提高全省中职教育发展水平,改变民族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落后的面貌。
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今年四川省将在有条件地区率先实施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校。并在加强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建设的同时,对中职学校75万1-2年级农村学生和城市贫困生提供资助,扩大中职免费政策实施范围。
四川高考报名出“新规” 考生报名需签诚信协议
新华社成都1月11日电(记者 吴晓颖)记者从四川省教育考试院获悉,四川省2010年普通高考于11日正式开始报名。与往年相比,今年不仅报名时间提前近两个月,四川省教育考试院还作出新规定--考生在报名阶段须签订诚信承诺书。
据了解,近年来高考考生身份造假、考场上营私舞弊等违法现象有所抬头,为了维护公正公平的考试环境和良好的考试秩序,四川省教育考试院要求加强对考生的诚信教育,并规定所有考生在报名阶段签订诚信承诺书。
诚信承诺书规定,考生必须对自己所提供的姓名、身份证号码、户籍、民族族别等所有报名信息和相关材料,以及在参加体检时提供的既往病史等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负责。一旦发现弄虚作假,将按规定承担相应责任和处罚。
此外,针对高考“移民”现象,四川省教育考试院今年也特别作出规定。所有考生(包括统考生、小语种提前单独招生考试考生、保送生、少年班考生、特殊类教育单独招生、高水平运动员单考生以及其他各类单考生)均须在正住户口所在县(市、区)报名,严禁异地报考,户籍不在四川省的考生须无条件回户口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报考。
四川省教育考试院要求,报考者须交验学历证明、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已经办理二代身份证的地区的考生以二代身份证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