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上海廉租房为住房困难家庭"托底":庇寒门 展欢颜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0年01月08日   来源:新华社

庇寒门,展欢颜——上海廉租房为住房困难家庭牢牢“托底”

    新华社上海1月8日电(记者叶锋 张建松)“这下,终于又能过个安稳年了!”租住在上海虹口区曲阳路社区一公房内的张民一家人这几天心情不错。最近,居委会的人告诉他,上海放宽了廉租房的标准,新年里,一家人将能继续享受廉租房补贴。这是上海第四次为廉租房申请“降低门槛”。

    买不起房的困难人群,如何实现“住有所居”?廉租房能够牢牢“托底”。由此,“张民”们的安居之梦,正渐次在上海化为生动的现实。

    廉租房的“底”越兜越大

    张民和哥哥两家共6口人曾居住在一套面积30多平方米的老公房内。他每月有1000多元工资,妻子拿“低保”,家里申请到了每月600多元的廉租房补贴,哥哥一家用来租了另外一套房。后来,妻子做起了家政服务,每月能有1400多元收入。这样一来,一家三口的人均收入就超过了“800元”的廉租房标准。如果廉租房补贴取消,他家通过租房改善居住条件便不可能了。

    2009年底,好消息传来:上海的廉租房门槛已放宽到人均收入960元,张民家可以继续享受补贴。他心头的石头一下子落了地,“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这些买不起房的!”

    记者从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获悉,自2006年底以来,上海在廉租房面积保障标准不变的情况下,已先后将人均月收入标准从“低保”(最初为320元)放宽到500元、600元、800元和960元,将家庭财产准入标准从3万元放宽至9万元、12万元。

    “960元、12万元”的新标准于去年10月实施。仅一个月内,人均月收入在800-960元的廉租房申请家庭已占新增申请家庭总量的70%。

    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1月底,上海廉租房的受益家庭累计已达6.15万户,比2006年同期增长超过1.8倍。目前,上海廉租房政策的覆盖面,已从“低保”住房困难家庭扩展到低收入(“低收入”标准约为“低保”标准的2.2倍)住房困难家庭。上海市房管局局长刘海生说:“上海廉租房的‘底’,正‘越兜越大’,对符合准入条件的申请家庭已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千方百计“做加法”、筹房源

    “这栋楼建好了,一套房子也不卖,全部用作廉租房!”上海闸北区住房保障中心主任张德兴用坚定的语气打消了居民们的疑虑。

    他所说的这栋楼,坐落在闸北区的老式工人新村——彭浦新村文化馆的原址上。在一片老公房的“簇拥”之中,这栋18层的新式楼宇显得分外醒目。2007年起,闸北区对彭浦新村的老式公房和公共设施进行改造。在其中的彭三小区,拆除了原先破旧的文化馆,并在原址上新建了一栋18层的办公住宅两用楼。

    张德兴说,这栋楼的1-3层,将“还”给文化馆,而4-18层共有180套住宅,全部是廉租房。记者看到,这栋大楼已经进入内部装修阶段。3层之上的楼层内,已经呈现出具有廉租房特色的“小型房”格局。张德兴介绍,这些房源大多为一室一厅、一室两厅,面积在30-50平方米之间。大楼全部装修完毕后,将定向用于廉租住房家庭的实物配租。

    像闸北区这样,上海各区县近年来在实施“租金补贴”配租的同时,不断“做加法”,扩大着廉租房房源数量。除了大手笔的“平地起楼”外,更有筹措“现房”的千方百计。

    比如,卢湾区投入约6000万元,对区属的豆制品厂的闲置厂房进行“住宅化”改造。该厂房位于市中心的瞿溪路上,由三幢建筑呈半封闭的“回”字围合,建筑面积5340平方米。该项目计划在今年推出“样板房”,待征求各方意见后正式交付使用,可提供独用成套的廉租房154套,平均每户住房面积42.5平方米。这些房屋全部为全装修房,居民可直接入住。

    浦东新区则敏感把握市场走势,及时出手“收购”廉租房源。2009年初,在房价上涨的“前夜”,浦东新区住房保障服务中心将区内“香山新村”的19套房购入囊中。“这些住宅,面积多在50-70平方米之间,较普通商品房显小,但却是合适的廉租房房型,正好可以用作廉租房的实物配租。”中心主任乐伟群说。

    此外,在新建的大型居住社区、保障性住房基地中按比例配建,对规划允许、条件适合的旧厂房、旧办公楼乃至旧学校进行“住宅化”改造……上海市房管局住房保障处处长李东说:“为筹措廉租房源、挖掘潜力,真是想尽了一切办法。”

    另据介绍,上海筹措廉租房源的资金主要来自公积金增值收益、土地出让金以及市、区财政,2009年投入资金累计约20亿元。目前,上海廉租房的实物配租比例占廉租房住房受益家庭总量的12%,预计两三年内有望提高至25%。增加包括廉租房在内的各类保障性住房的供应,也是上海2010年调控楼市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杜绝廉租房申请“浑水摸鱼”

    在快马加鞭推进廉租房的过程中,上海也遭遇过令人头疼的“搭便车”问题。比如,在申领家庭中,有的申报月收入与实际收入差异达上万元;有些申请家庭拥有机动车辆,甚至不乏宝马、奔驰等高档汽车;有些申请家庭,还串通单位共同造假,或者向税务部门虚报个人所得税……个人经济情况的复杂难辨,一度让受理廉租房申请的基层工作人员“防不胜防”。

    为此,上海由民政部门牵头,经过两年半的探索试点,开发了居民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平台,在民政、人保、税务、公积金、房管、证监、银监等14个部门、单位之间建立“电子比对专线”,并成立专职事业单位――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中心,通过比对申请者的家庭存款账户、股市账户、纳税记录、房产拥有、公积金缴纳等信息,了解其经济实际情况,确保将公共福利资源投向那些最需要救助的人群。

    上海市民政局局长马伊里说,这一系统自去年6月底正式开通以来,共为上海市房屋管理部门出具了12370份廉租住房核对报告,其中发现4162户家庭在申报家庭收入时不诚信,三分之一的家庭申报收入与实际情况都存在较大差异。

    “经上海市居民经济状况核对系统的权威核查,这些被查出的家庭均无话可说,全都自愿退出了廉租房的申请,没有发生一起纠纷,仅此一项,就为公共财政节省资金近3100万元。”

    目前,上海市居民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平台已经具备与全市所有街镇联通的接入能力,完成了与市人保局、市公积金中心、市税务局、市民政局的4条电子比对专线的建设。

 
 
 相关链接
· 西藏今年建2000套廉租房推动"住有所居"目标实现
· 新疆2010年将新建8.5万套廉租房 计划投资51亿元
· 内蒙古已全面完成2009年5万套廉租房建设任务
· 北京2009年最大规模廉租房项目25日公开摇号完毕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