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国—东盟自贸区揭开我国进入自贸区时代序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0年01月07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南宁1月7日电(记者王勉、王军伟)2010年伊始,“自贸区”在我国成为热点话题。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成。7日,由中国商务部和东盟国家商务部门等主办的中国—东盟自贸区论坛在广西南宁开幕,中国和东盟的众多官员和企业家齐聚一堂,展示各方合作共赢的决心和信心。

    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在致辞中说,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一个双赢的制度性安排,在充分照顾协议各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承受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扩大市场准入、消除贸易和投资壁垒,实现双方对经济一体化效益的共享。

    东盟副秘书长孙达姆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成立将进一步减少贸易壁垒,其一体化进程和水平非常深远和广阔,中国和东盟都将从中获益。

    论坛上不少专家表示,由11国、19亿人口、6万亿美元GDP、4.5万亿美元贸易额组成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对亚洲乃至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也掀开了中国进入自贸区时代的序幕。

    当前我国的自贸区战略雏形初现。曾参与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新加坡自贸区谈判的商务部国际司二处处长孙元江介绍,目前已有智利、巴基斯坦、新西兰、新加坡、秘鲁等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澳大利亚、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冰岛、挪威、哥斯达黎加、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等6个国家和地区正在和中国进行自贸区谈判;同时中国与印度、瑞士、蒙古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区建设已经进入或者即将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

    与会专家认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结束、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的背景下,自贸区是区域内国家抱团取暖、抵御风险的重要合作平台。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中国—东盟自贸区系列协议实施以来,中国与东盟贸易进出两旺,经贸合作发展迅速。2007年,双方已互为第4大贸易伙伴,贸易总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2008年,双边贸易额达2311亿美元,同比增长14%。

    泰国驻南宁总领事馆商务领事甘查娜·蓬帕尼介绍,自中国—东盟自贸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后,从2005年到2007年,泰中贸易额年平均增长23.6%。

    事实上,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其启动于2001年的多哈回合谈判,历时7年的艰辛之路后陷入僵局。然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并未因此改变,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多国都开始把发展自由贸易协定(FTA)作为自己国家的战略来规划和实施。

    “当前世界正迎来自贸区建设的潮流,截至今年9月,各国向世界贸易组织通报的自由贸易协定达293个,预计明年将达到400个。”孙元江说。

    不少与会专家认为,加快区域合作是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所趋,是增强抗风险能力的必由之路。自贸区战略的实施,将成为我国与其他国家经济合作的加速器、文化交流的大舞台和双边关系提升的新起点。

    云南推进建设3条通往东南亚的国际水路通道

    新华社昆明1月7日电(记者杨跃萍)境内奔腾着多条国际河流的云南省正在加快推进建设3条通往东南亚的国际水路通道。目前,“一江连六国”的澜沧江—湄公河正成为连接沿岸各国的“黄金水道”,中越红河水路通道云南段和中缅伊洛瓦底江陆水联运通道正在积极推进中。

    云南境内有大小河流600多条,多为入海河流的上游,其中澜沧江、怒江、红河、独龙江和大盈江分别是东南亚重要水系湄公河、萨尔温江、红河、伊洛瓦底江的上游。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千百年来默默流淌的澜沧江—湄公河航行条件日益改善。2001年6月,中国、老挝、缅甸、泰国四国正式开通澜沧江—湄公河航运,此后中国政府与老缅泰三国共同实施了上湄公河航道改善工程,实现了澜沧江—湄公河常年通航。

    据云南省交通厅介绍,目前澜沧江—湄公河云南景洪至泰国清盛每年通航期已由2001年的6个月提高至11个月,运输船舶逐步走向大型化,运输种类由原来单一的杂货运输发展为既有定班旅客运输又有鲜货冷藏集装箱运输。航道的改善使船舶触礁、碰撞、搁浅等事故频率大幅度减少,运输成本下降约30%。目前,穿梭于澜沧江—湄公河上从事国际航运业务的中国籍船舶已近百艘,总运力逾亿吨,最大单船载重量达380吨。

    随着四国航运合作的推进,沿岸各国纷纷加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老挝班相果、缅甸索累、中国云南关累等昔日闭塞的沿江村寨已成为辐射周边的重要港口集镇。与此同时,中越红河水路通道开发正在积极推进中。据云南省交通厅介绍,从云南河口沿红河至越南重要港口海防港,航程仅486公里。目前,红河云南境内段可通行20吨级船舶,而境外越南段可通行50吨至700吨级船舶。

    有关人士认为,红河航运一旦开通,将会成为贯通中越两国的重要经济通道。目前中越贸易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中越合作需要进一步完善连接双方的交通网络,红河航运的开发条件已经成熟。

    此外,在中国昆明、瑞丽,缅甸八莫港、仰光港之间,通过中国的320国道和缅甸的伊洛瓦底江航运衔接,构筑由公路、水路、口岸枢纽系统、水陆联运中转系统、出海港组成的中缅伊洛瓦底江陆水联运通道的相关前期工作正在有序开展。目前,除龙陵至瑞丽公路将改造为高速公路外,中国320国道昆明至中缅边境瑞丽的公路已全部建成高速公路。

    专家称:建立技术标准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当务之急

    新华社南宁1月7日电(记者凌关胜、周丹丹)在此间举行的中国-东盟自贸区论坛上,专家表示,建立相关技术标准是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当务之急。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指出,技术标准不统一是制约自贸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规划部副主任胡东升认为,在与东盟国家的合作过程中,技术标准是政府面临的非常现实的问题,也是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需要政府间不断完善协调。他说,我国的一些行业标准甚至没有英文版本,难以得到东盟国家的认同,加之很多中小企业没有能力翻译这个标准,这不利于我国企业走进东盟。

    胡东升说,国家标准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需要从战略性的长远利益来考量。虽然我国很多行业标准在国际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但由于我们的标准没有发言权,在与东盟国家的合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被认可的尴尬局面,产生很多技术壁垒。他建议,政府需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努力同相关国家合作,建立和完善相应标准以帮助企业解决这个突出问题,降低企业成本。

    文莱外交与贸易部的林玉辉说,自贸区并不仅仅是意味着零关税,还意味着在标准、体制等很多方面的磋商和合作,建立统一的标准才能真正实现贸易的自由畅通。

    “我们已经在零关税方面作出了很多的努力,但还有很多的领域等待开拓,其中的一个领域就是使用共同认可协定机制(MRA)来推进贸易合作。在农产品的合作、海关检验检疫程序等方面,可以进行更多的协调来确保我们的产品能够达到更高的标准。” 泰国商业部贸易谈判司司长楠塔婉·萨坤塔娜表示。

中国企业家眼里的东盟市场商机无限

    新华社南宁1月7日电(记者唐绪萍、吴小康)今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这个涵盖了19亿人口、6万亿美元GDP、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自贸区,使中国的企业家们看到了掘金的新机遇。

    “自贸区建成后,将会带来很多商机,我们要在海外打造一个新‘农垦’!”广西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海空兴奋地对记者说。

    广西农垦集团近年来在海外市场的投资几乎全部集中在东盟国家。2007年10月,其与印尼、菲律宾等国企业签约的42个项目的总金额达188.5亿元人民币,合作内容涉及工业区开发、生物化工、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等领域。

    作为中国最大的内燃机生产企业,广西玉柴的柴油机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出口越南。近年来,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东风”,玉柴日益得到东盟国家的认可。目前,东盟国家拥有玉柴发动机超过3万台。其中,2009年玉柴出口东盟国家发动机1.3万多台。

    “玉柴集团先后在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5个东盟最重要的市场设立了办事处。自贸区的建成,将使东盟国家成为玉柴的重要区域市场之一。”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海外营销部副总经理梁冰说。

    广西投资集团董事长管跃庆则认为,自贸区的建成,将是中国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次难得机遇。

    “关税减让、非关税壁垒降低以及投资贸易便利化的实现,使得广西投资集团发展所需的煤、氧化铝、硫铁矿等大部分原料可以从东盟国家购买,而集团生产的化肥、铝深加工产品则可以出口东盟国家,双方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他说。

    不仅仅是广西企业看好东盟市场,上海、北京等地的企业家们也对这一市场充满热情。

    上海市人民政府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副秘书长俞建明认为,以资源为主的东南亚国家与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国,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同时,大部分东盟国家正在大规模兴建基础设施,对于上海的对外工程承包而言,将是一次快速发展的契机。

    近5年来,上海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额每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在对外工程承包方面,5年来上海共承接东盟项目54项,承包合同总金额达62亿美元,带动出口23亿美元。

    “自贸区建成后,90%以上的产品实行零关税,将使投资成本大大降低,我们在东盟国家的投资项目将更具生命力。”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涛对未来充满信心。

 
 
 相关链接
·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庆祝仪式暨自贸区论坛开幕
· 《联合早报》:中国-东盟自贸区有利于整体利益
·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企业把握机遇要有长远眼光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将围绕三议题展开讨论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