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4日拍摄的设置在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下水面上的拦油带。陕西省渭南境内中石油输油管道日前发生破裂导致柴油泄漏,污染水体进入黄河。接到有关部门通报后,河南省有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沿黄城市饮用水源,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三门峡市与其他部门积极配合,连夜奋战,1月4日中午,已经在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下筑起第一道“截油”防线。新华社发 (张晓理 摄)

1月4日拍摄的设置在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下水面上的拦油带。新华社发 (张晓理 摄)

1月4日,抢险人员在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下铺设拦油带。新华社发 (张晓理 摄)

1月4日,抢险人员在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下铺设拦油带。新华社发 (张晓理 摄)

1月3日晚,一批“截油”物资运到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下。新华社发 (张晓理 摄)

1月4日,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下的“截油”大军紧张工作。新华社发 (张晓理 摄)
陕西积极奋战拦截漏油 渭河水质趋于正常

1月4日,抢险人员使用凝油剂在渭河入黄处打捞泄漏的柴油。当日,在陕西省境内的渭河、黄河交汇处,中石油公司组织潼关县高桥乡上百名村民进行封堵拦截漏油的工作已接近尾声。目前,设立在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境内的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检测表明:渭河流入黄河的水质已逐渐趋于正常。新华社发(袁景智 摄)

1月4日,抢险人员使用凝油剂在渭河入黄处打捞泄漏的柴油。新华社发(袁景智 摄)

1月4日,抢险人员使用吸油毯在渭河入黄处打捞泄漏的柴油。新华社发(袁景智 摄)

1月4日,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工作人员提取检测水样。新华社发(袁景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