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2月25日电(记者 吴宇 许晓青)作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五大新建永久性建筑之一的世博中心,25日正式竣工。节能、绿色、可持续,成为世博中心三大鲜明特征。
世博中心是世博会举办期间举办高层次论坛、庆典活动、接待贵宾以及采制和发布新闻的重要场所,长414米、宽99米、高39米,总建筑面积14.2万平方米,犹如一个棱角分明的“大积木”矗立在黄浦江畔。
虽然与许多大型公共建筑一样,世博中心也大量使用了玻璃幕墙,但其中蕴藏着节能奥秘:日照充分的南立面,双层玻璃幕墙中有金属丝网和惰性气体,遮阳、保温效果显著;北立面无阳光暴晒之虞,采用了大面积透明中空玻璃幕墙,充分自然采光并能饱览黄浦江美景。
以往大型公共建筑之所以能耗高,还在于空调风机、水泵电耗巨大,而世博中心发挥邻近黄浦江的优势,采用了江水源、冰蓄冷、水蓄冷、雨水收集等新型能源转换技术,在屋顶安装了总装机1000千瓦的光伏电站,预计年发电量近100万千瓦时,并可进入市政电网。
据负责世博中心建设的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柳介绍,经初步估算,世博中心每年节约的能耗为2160吨标准煤,煤电转换相当于上海一万多户居民一年用电总量;每年可节约自来水16万吨,相当于上海1000多户居民一年的用水总量。
在世博中心,有一个2000平方米、可容纳600人的中型会议厅,这里的照明全部使用了半导体照明技术,实现了这一绿色照明技术由景观向实用的跨越。此外,在世博中心2600人的大会堂、在4000平方米的中央大厅,半导体照明及显示技术都得到了不同程度运用,避免了世博中心成为“用电老虎”。
除了绿色照明技术,世博中心还在室内大量引种了绿色植物,配之以“水幕信息墙”和滴灌技术;在大理石、不锈钢、木纹铝板等建材选用方面,世博中心以绿色、创新、近距离生产运输为原则,提升了整个建筑的“绿色程度”。
据世博中心项目部经理宁风介绍,在设计伊始,遵照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世博中心就大量引进了国内外建筑的相关节能、环保标准并严格执行,而不是仅仅在大型、豪华、气派上做文章。成为中国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科技的典范,是世博中心追求的目标。
目前,世博中心已获得中国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并计划通过未来一年多的运营检验,在中国和美国绿色建筑界申报最高奖。按照规划,在半年的世博会结束后,世博中心将转型为具有国际一流硬件水准的会议中心;2600人的大会堂、3000人的宴会厅、5000人的多功能厅均能根据需求,扩展或分割,放映电影、举办文化演艺活动和婚宴,为普通百姓服务。
世博中心2007年6月动工兴建,高峰季节施工人数达2500人,2年半的建设进度比常规工期提前了约一年半。除了世博中心,上海世博会其余四大新建永久性建筑分别是:中国馆、主题馆、演艺中心和世博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