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凝聚草原振兴的力量—内蒙古各民族团结发展纪实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09年11月21日   来源:人民日报

凝聚草原振兴的力量
——内蒙古各民族团结和睦共谋发展纪实
    

    天空湛蓝,白云朵朵,游客流连。在呼和浩特的内蒙古博物院和大剧院前的广场上,由胡锦涛总书记题写鼎名的“民族团结宝鼎”巍然耸立。广场四周,挺立的高楼大厦,或具现代气息,或具民族风格,气派非凡。来自广东的游客赵明亮惊叹:“内蒙古在我以前的印象中是个偏远落后的地区,现在到处是大工厂、大项目、高楼大厦,变化太大了。”

    经济增速已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一些人均经济指标进入全国前列;如今一天创造的财富量,相当于1949年全区一年总量的3倍……一个西部地区的民族自治区创造出这样的发展成就,可谓奇迹,的确出乎不少人的意料。

    然而走进千里草原,耳闻目睹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紧密团结,用团结凝聚的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人们又会感到创造这样的发展奇迹是水到渠成。

    “都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团结起来才能过上好日子”

    阿巴嘎旗吉日嘎拉图苏木地处锡林郭勒草原深处。提起苏木党委书记宝日夫,牧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不管是蒙古族群众还是汉族群众,哪家有困难,都能看到他的身影。“都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大家团结起来才能过上好日子。”这位牧民出身的基层干部用流利的汉语说。前些年,宝日夫还听不懂汉语。为了方便开展基层工作,他努力学习汉语,练就了蒙汉文互译的本领。

    伊金霍洛旗札萨克镇门克庆嘎查汉族农民李铁祥是养猪大户,年纯收入近10万元。他富了不忘蒙古族牧民兄弟,经常给他们讲授养猪技术,并帮助他们对外销售生猪。而养羊经验丰富的当地蒙古族牧民,则手把手教汉族群众发展畜牧业。“我们嘎查有一个好传统,蒙汉两个民族很抱团儿,互帮互助共同富裕。”门克庆嘎查党支部书记阿文司林介绍说,2008年,门克庆嘎查的人均纯收入达到10500元。

    情系祖国,不在民族上分彼此,这是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一直坚持的原则。上世纪60年代,内蒙古牧民收养3000名“上海孤儿”的故事,流传在美丽的锡林郭勒大草原,流传在祖国人民的心中。这些孤儿在草原上找到了温暖的家,他们被蒙古族牧民称为“国家的孩子”。这些“国家的孩子”以亲身经历,理解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深刻含义。

    在内蒙古118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2400万各族草原儿女。长期以来,内蒙古保持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致力于经济社会建设。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说:“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保持社会的和谐安定,才能集中精力、齐心协力搞建设,才能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0月16日,河北开滦集团总投资达80亿元的2×20万吨乙二醇、2×20万吨煤焦油加氢多联产循环经济项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开工建设。出席开工奠基仪式的开滦集团董事长张文学说,开滦集团选择在鄂尔多斯投资,除了这里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同时看重内蒙古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等良好的投资环境。

    资源丰富、长期和谐稳定的内蒙古,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者。1985年以来,内蒙古实际利用外资额年均增长31.4%;“十五”期间,共签批788个利用外资项目,合同金额达62.88亿美元。2008年,新批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25家。摩托罗拉、百事可乐、奔驰等世界500强企业进入内蒙古。

    把改革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惠及各族群众,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盛夏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气候宜人。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镇巴彦托海嘎查卫生院热闹异常,由旗医务人员组成的“牧民健康行动”巡回医疗队正在为这里的牧民做免费体检。

    鄂温克族牧民敖胡英是带着女儿一同前来体检的。从爷爷那一辈起,敖胡英一家就走出大山深处,放下猎枪,过起了定居生活。现在,她家养了40多头奶牛,成为一户富裕牧民。敖胡英说:“这两三年,我们每年都能享受到免费体检。旗里还把我们牧民统一纳入新型合作医疗,牧民得病也不怕治不起了。”

    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是内蒙古3个人口较少的民族,多年来内蒙古采取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对“三少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给予大力扶持,敖胡英一家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敖胡英说,党的民族政策让他们过上了越来越富裕的生活。

    2006年开始,鄂尔多斯市及所属各旗区均设立了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006至2008年,全市共安排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607万元,用于关系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牧业产业化工程,惠及少数民族群众4万多人。2009年,市、旗区又安排民族发展专项资金3000多万元,重点解决城市少数民族无房户和农村牧区少数民族危房户的安居问题。市民委在东胜区罕台镇建立进城少数民族农牧民创业园,在伊金霍洛旗建立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品开发园,着力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及增收问题。

    内蒙古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大力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内蒙古出台了加快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加快边境牧区旗市发展等一系列加强民族工作的法规政策,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自治区在完成对锡林郭勒盟贫困旗县3年帮扶的基础上,近两年来又集中力量开展了对民族自治旗以及蒙古族人口占很大比重的革命老区兴安盟的帮扶工作。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内蒙古把改革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惠及各族群众,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夯实基础。2003年以来,自治区财政用于各项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投入超过1000亿元。全区城乡居民收入分别由2002年的全国第二十九位和第二十二位前移至第九位和第十四位。

    长期研究民族问题的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联主席牛森说:“做好民族工作,就是要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努力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从各方面体现出对少数民族的关心和厚爱。”

    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根本途径——从团结和睦的“模范自治区”到快速发展的“排头兵”

    成立于1947年5月1日的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长期以来,内蒙古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创造性地实践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上个世纪50年代曾被周恩来总理称赞为“模范自治区”,新世纪又被胡锦涛总书记誉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光辉典范”。

    10月10日,国庆长假结束后上班的第二天,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体学习会,深入学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究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强调,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内蒙古,要始终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现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着力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长期以来,内蒙古把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团结和睦的“模范自治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建设成就,近年来经济增速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2002至2008年,内蒙古经济增长速度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经济总量由1940.9亿元增加到7761.8亿元,由全国第二十四位前移至第十六位,人均生产总值4638美元,进入全国第八位;地方财政收入由132.9亿元增加到1107.3亿元。全区101个旗县市区中,30个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全区GDP达5895.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60.22亿元,同比增长37.9%,增速均居全国首位。

    内蒙古经济何以如此快速发展?

    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就是重要因素之一。它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得内蒙古各级党委政府能够集中精力谋划发展,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推进发展。记者在内蒙古各地采访时,与各级干部交谈,他们三句话不离产业、项目、财政收入,普通群众则大谈“致富经”,想干事的心气很足。随着各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激发出来,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机制日臻完善。

    鄂尔多斯市煤炭资源富集,探明储量约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6。该市的主要领导及领导班子由蒙汉等各族干部组成,他们团结一心抓经济建设,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强化发展措施。从小煤窑挖煤到整合煤炭资源,实现规模化、现代化煤炭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从“煤从空中走”(发电)到“煤从管道走”(煤化工),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附加值;从比较单一的资源型产业到制造业、物流产业、高科技产业的崛起,鄂尔多斯走出一条产业升级、产业延伸、产业多元的快速、可持续发展之路。“十五”以来,每两三年经济总量就翻一番。今年以来,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但鄂尔多斯市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20.5%,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7.6%。

    鄂尔多斯是内蒙古经济发展腾飞的缩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率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抓住各种发展机遇,着力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提高资源附加值和产业的科技含量,煤炭等资源的就地加工转化率已达50%以上。近年来许多新上工业项目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50%。同时,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集中打造能源、化工、冶金、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六大产业的产值已占全部工业产值的93%以上。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符太增说:“内蒙古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实践表明,正是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才让全区各族人民得到了更多实惠,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才有了多年来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社会和谐、边疆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全区各族人民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信心更加坚定。”(记者 岳富荣 辛阳)

 
 
 相关链接
· 丹珠昂奔率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报告团在穗巡讲
·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报告感动广东军民
·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报告团17日举行报告会
· 河南省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于17日召开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