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12日凌晨抵达南极长城站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09年11月1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南极长城站11月12日电(记者 崔静)经过长达32天、累计10275海里的艰苦航行,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于当地时间12日凌晨3时30分(北京时间12日15时30分)抵达中国南极长城站。

    考察队乘坐的“雪龙”号极地考察船目前已在距长城站1.5海里的海域抛锚,计划通过小艇运输的方式将“雪龙”号上装载的2300多吨考察物资、补给食品、油料和工程建设物资等卸运到长城站附近。与此同时,部分科考队员将在长城站附近各自展开科学考察活动。

    与往次的南极科考相比,今年的长城站卸货任务尤为繁重,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将8个88立方米的储油罐卸运到长城站附近。由于每个储油罐连同专用支架重达17.5吨,而且体积庞大,因此转运过程将面临诸多挑战。为此,科考队已经制订了周密的计划,将用两台吊车协同作业以完成转运任务。与此同时,科考队还将动用多艘驳船及小艇等,24小时运送物资。

    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领队袁绍宏表示,考察队计划在8天内完成长城站卸货任务,此后“雪龙”号将再次启程,经阿根廷乌斯怀亚补给油料后,奔赴中国南极中山站进行下一阶段的科学考察活动。

新闻背景:中国南极长城站

    新华社南极长城站11月12日电(记者 崔静)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常年科学考察站,建成于1985年2月20日,位于南纬62度13分、西经58度58分。

    长城站坐落在南极洲西部的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岛屿——乔治王岛上,距离北京17502公里,三面环山,一面濒海。建成20余年以来,长城站几经扩建,现有大型建筑17座,包括综合活动中心、科研办公楼、污水处理栋、废物处理栋、生活栋、发电栋、食品栋等,总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世界上南极考察站最密集的地区,除中国外,智利、阿根廷、巴西、乌拉圭、俄罗斯、波兰、韩国等7国在岛上都设有常年考察站,其中,智利的“马尔什基地”规模较大,并在岛上建有机场、学校等,多年来一直动态保持有十余户常住居民。

    与南极洲东部相比,乔治王岛气候相对温和,空气湿度大、多雪,岛上有象海豹、威德尔海豹和豹斑海豹的繁育栖息地,阿德雷企鹅、帽带企鹅和金图企鹅常在岛上出没,地衣和苔藓随处可见,不少国家都派出考察人员在此开展生物、地质、气象等领域的科学研究。

 
 
 相关链接
· 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船驶入南极大陆周围的浮冰区
· 我南极科考队乘坐的"雪龙"考察船顺利穿越西风带
· 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1日从东半球驶入西半球
· 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驶离新西兰奔赴长城站
· 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驶抵新西兰进行首次补给
· 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19日穿越赤道进入南半球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