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甘肃:新能源建设和农网改造改变农民生活方式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09年11月0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兰州11月2日电(新华社记者 连振祥)“过去烧柴,现在用沼气,省了钱,厨房也干净。”马丽顺手打开炉盘,火焰“呼呼”地燃烧起来。

    甘肃省白银市农民马丽家的沼气池是2007年修建的,这口10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年能产300多立方米的沼气,可解决她家70%的做饭燃料。养畜的粪便得到了利用,院子也干净了,过去乌黑的厨房如今变得洁白,这让家庭主妇马丽很高兴。

    在甘肃省,如今有45万多户农民使用沼气,解决了能源问题。同时,由于农业废弃物得到了循环利用,改变了西部农村脏乱差的形象,实现了村容整洁、院落干净、环境优美,农民的生活方式得以改变。

    现在无论是河西走廊还是陇东黄土高原,走进甘肃的一些农家院落,人们总能看到农户使用沼气做饭的情景。正是有了沼气,甘肃几十万农户告别了烧柴燃煤的生活,用上了清洁能源。记者了解到,这种局面的改变仅仅是近5年的事情。

    干旱的甘肃省是一个农村能源严重短缺的省份,全省缺能6个月以上的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1/3。记者从甘肃省农牧厅了解到,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甘肃以发展农村沼气为突破口缓解能源紧缺状况。

    据了解,从2003年起,甘肃通过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和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等,沼气池建设数量逐年递增。截至2008年底,全省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45.4万个。

    沼气池建设给西部农村创造了良好的效益。据甘肃省农牧厅统计,45.4万户农户使用沼气年可替代煤炭约35万吨,相当于年减排二氧化碳约55万吨。另外,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年节约薪柴2吨,相当于保护了3.5亩薪炭林年生长量,45.4万户农户使用沼气相当于年保护林地158万亩以上。同时,农户通过使用沼渣、沼液,极大地改善了土壤状况。

    在改变农村能源结构的同时,沼气池也为西部地区循环农业探索出了新路子。记者在甘肃河西走廊采访时,张掖市农民李奇告诉记者,沼气前带养殖业,后促种植业。农作物秸秆做牛羊饲料,用牛羊的粪便制沼气,再用沼气池产生的沼液沼渣做有机肥料,使农作物各环节有效循环。

    李奇说,施用沼肥叶菜类作物产量能提高30%左右,果菜类作物产量能提高20%左右,可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可以说,以沼气为纽带的新能源建设,促进了农户养殖业的发展和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与此同时,近年来开展的农村电网改造也给西部农民带来了福音。

    10月16日,甘肃在定西市举行首批扩大内需电网建设工程竣工送电仪式,这标志着国家拉动内需资金在甘肃电力建设方面总计5亿元的首批项目开始见效,农村电网用户将因此受益。

    “农网用户曾经最高电价达到每度电七八元钱,农民根本用不起,农网改造后城乡一个价,都是每度电5毛1分钱,农民极大地受益。”甘肃省电力公司农电部主任田宝怀说。

    记者了解到,农村受益的不仅仅是电价,农网改造也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过去看电视的时候图像哗哗闪,现在不光电视图像稳,冰箱、电脑都敢放心地用了。”定西市内官营镇内官营村的村民景日旭说。

    据甘肃省电力公司介绍,国家在甘肃的首批扩大内需电网项目的建设,将基本上解决甘肃农村用户的用电质量问题。同时,总投资22.35亿元的第二批以及第三批扩大内需电网建设项目也已经全部开工建设。

    据了解,国家在甘肃扩大内需电网建设工程主要涵盖农网完善以及解决偏远无电地区群众的用电困难问题,对“家电下乡”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关链接
· 甘肃与国家江南官网app 召开座谈会共商新能源发展大计
· 中美企业签署新能源领域金额最大合作协议
· 吉林将引资百亿加快构建我国重要新能源产业基地
· 上海推动中小企业分享新能源汽车技术产业化商机
· 北京确定新能源应用6大工程 将推动高端产品应用
· 吉林与兵器装备集团签署新能源产业战略合作协议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