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泰国华欣10月25日电(记者杨海云 张秋来)第十二次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10+3)领导人会议24日晚在泰国华欣发表主席声明,与会领导人强调在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以及粮食和能源安全等领域加强合作。
东盟10国领导人、中国总理温家宝、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和韩国总统李明博出席了10+3领导人会议。
声明说,各国领导人批准了10+3财长会议今年5月在印尼巴厘岛通过的协议,将在年底前实施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并且建立一个独立的区域经济监测机构。各国领导人对为促进亚洲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而建立最初规模为5亿美元的区域信用担保和投资机制基金表示欢迎,同时对中方向该基金提供2亿美元表示欢迎。
声明表示,各国领导人将致力于密切合作,以确保今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获得成功,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巴厘行动计划”的原则及条款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声明指出,各国领导人重申将10+3机制作为实现东亚共同体长期目标的主要载体,由东盟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此外,他们还强调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
声明说,与会国领导人通过了东盟-中日韩粮食安全与生物能源开发合作声明,重申将确保粮食和能源安全作为优先考虑的目标。
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东盟国家逐步认识到启动新的合作层次、构筑全方位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并决定开展“外向型”经济合作。1997年12月,首次东盟-中日韩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0+3)在马来西亚举行。与“10+3”并行的是东盟分别与中日韩领导人举行的会议,即三个“10+1”领导人会议。近年来,10+3和10+1合作机制从以经济合作为重点,逐渐向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拓展,已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良好局面。
东盟成立于1967年8月,现有10个成员国: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
第四届东亚峰会发表主席声明
新华社泰国华欣10月25日电(记者朱丽 张秋来)第四届东亚峰会25日在泰国华欣举行。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6国领导人讨论了朝鲜半岛去核化等问题上的立场,同意在经济、教育、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加强合作,并在会后发表了主席声明。
声明说,与会领导人重申应通过外交途径和相关各方合作,对朝鲜半岛去核化问题采取和平和全面的解决方式,并表示充分支持尽早重启六方会谈,以促进该地区的长期和平与稳定。
与会领导人对在伦敦和匹兹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邀请东盟主席国参加表示感谢,并且希望东盟主席国领导人和东盟秘书长今后能继续参加二十国集团峰会。声明说,韩国作为2010年二十国集团峰会的主办国在本次会议上听取了其他各国领导人的观点。与会领导人一致认为,各国财政部长应在适当的时候举行会议,以便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之前协调各方立场。
与会领导人表示,将继续为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取得成功做出积极贡献,并一致同意要共同努力确保哥本哈根大会的成果符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厘岛路线图”的原则和规定。
会议重申教育合作是东亚地区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并对中国在未来5年内向东亚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20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和200个公共管理硕士奖学金名额的计划表示欢迎。
与会领导人对24日东盟峰会关于促进东盟连通的声明表示支持,一致认为东盟内部连通的增强将有益于东亚地区,并且希望进一步促进东盟与6个对话伙伴国之间的连通。
在自然灾害变得日益频繁和严重的情况下,本次东亚峰会通过了东亚峰会灾害管理华欣声明。主席声明说,与会领导人已要求本国相关官员和部门研究如何实施灾害管理声明中建议的措施,包括在现有东盟框架和机制下建立一个地区性灾害反应联络网络等。与会领导人已委派相关官员起草一项灾害应对标准化操作程序。
第四届东亚峰会是23日至25日在泰国海滨城市华欣举行的第十五届东盟峰会以及东盟与对话伙伴国系列峰会的一部分。

东盟与中日韩发表粮食安全与生物能源开发合作声明
新华社泰国华欣10月25日电(记者朱丽 张秋来)第十二次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10+3)领导人会议25日发表了东盟与中日韩关于粮食安全与生物能源开发合作的声明。
声明说,与会领导人决定委派各国农林部长咨询相关部门和国际机构,就可持续、一体化的粮食与生物能源的生产与消费问题制定全面战略,以促进粮食与生物能源生产两方面的资源优化配置。这一战略方案将在2010年的东盟10+3会议上提交给与会领导人审议。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