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鲁迅文学院副院长:少数民族作家班促进民族团结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09年09月24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璩静、丁可宁)“少数民族作家高级研讨班是一次象征民族大团结的大聚会。”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白描无限感慨,56个民族都是中华文化的创造主体,中华文化是维系我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牢固纽带,各少数民族作家共聚一堂,对加快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发展,通过文学努力营造民族团结和谐气氛具有特殊意义。

    9月里,鲁迅文学院绿树清风、生机盎然。白描介绍,少数民族作家高级研讨班组成具有很大特殊性,55名学员分别来自55个少数民族,大多是本民族文学创作领域业绩突出的中青年作家。在新中国喜迎60华诞之际,55个少数民族作家代表共同学习研讨,对于加速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发展,并在文学领域努力营造民族团结和谐气氛具有特殊意义。

    “这在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具有标志性意义,一是55个少数民族都有了自己的书面文学作家;二是都有本民族作家到鲁迅文学院深造;三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发展和少数民族作家队伍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白描说。

    2001年,鲁迅文学院进行了重新改建,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于2002年9月至2003年1月举办,至今已是第十二届。其中,专门为少数民族文学作家和翻译家开设的高级研讨班就有三次。

    目前,鲁迅文学院作为中国中青年作家培训的重要基地,在培养少数民族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方面也日益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据介绍,此次参加少数民族作家高级研讨班的55位作家,大都来自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多数都是基层作家。他们生活积累丰厚,对文学的信念坚定执著,但在创作中也面临很多问题——

    如何突破和提高,如何拓展自己的视野,如何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看待本民族和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并把这种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如何把他们在生活中获得感受、对生活的思考转化为具有美学意味、诗意品格的文学作品……

    为此,鲁迅文学院为55名学员精心安排了文学、国情、时政、音乐、美术、戏剧、宗教等大文化课程。在教学形式上,既有课堂教学,也有现场教学;既有研讨,也有社会实践活动;既有专家讲授,也有导师具体辅导。

    “经过4个月的学习后,他们一定会在创作上取得更大进步,在推动本民族文学发展方面做出更大成绩,更有利于实现我国各民族文学事业蓬勃均衡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走向总体上的大繁荣、大发展。”白描说。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硕果累累、枝繁叶茂——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作家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民族文学》杂志藏文版、蒙文版、维吾尔文版于日前正式出版;一支多民族、多语种、多门类,具有创作实力和发展前途、富有才华的少数民族作家队伍也已初步形成;在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国家图书奖中,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占有重要位置;少数民族母语创作和翻译工作也不断加强。

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要弹好“三弦琴”——55位少数民族作家齐聚鲁迅文学院第十二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侧记 播发时间: 2009-09-24 21:00:18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题: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要弹好“三弦琴”
——55位少数民族作家齐聚鲁迅文学院第十二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侧记

    9月的北京,秋光明媚,秋风宜人。24日,记者来到鲁迅文学院,为期4个月的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作家高级研讨班正有声有色地开展。

    活泼的课堂教学,丰富的实践活动,与文学评论家面对面交流,与各大文学期刊、文艺报刊主编热烈讨论……二十天来,来自55个少数民族的55位少数民族作家的学习培训生活充实而多彩。

    尽情呼吸着文学的空气,尽情汲取各民族间文化精华,这些少数民族作家深切感受到——民族团结弥足珍贵,各民族间的兄弟情谊情浓于水。“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经历,牢记作家的神圣使命,用毕生的文学创作讴歌民族团结、讴歌祖国母亲的辉煌发展”成为了55位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者们的共识和心愿。

    “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要弹好民族团结、民族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的‘三弦琴’!”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李冰的话在来自新疆塔吉克族作家吐尔地白克·买买提白克心中荡起涟漪,“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我和更多的少数民族作家要珍惜发展成果,在文学创作中牢记这‘三弦琴’,决不能发出噪音!”

    “对于苗族人民来说,民族团结比什么都重要!”来自贵州的苗族作家、《杉乡文学》杂志社社长韦文扬坚定地表示。一首悠扬的苗族飞歌从他口中冉冉飘出:“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毛主席的恩情比它高。你见过清水江的流水吗?共产党的恩情比它长……”唱罢,他感慨地说:“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血脉相通。团结才能昌盛发展,团结才能社会进步,这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在我国文学的瑰丽宝库中,少数民族文学为其增添了独特的光彩与魅力。“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硕果累累。目前,一支多民族、多语种、多门类,具有创作实力和发展前途、富有才华的少数民族作家队伍已初步形成。”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描介绍说。

    “要成为党和国家联系本族人民的桥梁纽带,要成为本民族人民与其他民族相互交流的‘文化使者’。”内蒙古鄂伦春族作家孟代红给自己提出了新要求。她说,通过学习和交流,更加感受到祖国对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关切和扶持。“这份关注就是我今后工作和创作的源源动力!”

    在实践中提升认识、在实践中激发创作灵感。在中国作家协会和国家民委的安排下,55位少数民族学员观看了国庆庆典预演。鲁迅文学院还组织学院观看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气势恢宏的国庆庆典预演场面,激情澎湃的舞蹈史诗在55位学员心中激发起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从天安门广场前走过的每一个方阵,都是中华民族团结和谐的象征;从广场前迈出每一个正步,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铿锵步伐。”看完国庆庆典预演,来自广西的京族作家苏凯激动地表示。

    32岁的鄂温克族作家德纯燕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情:“我是祖国改革开放背景下成长的孩子,我真切感受到祖国走进新时代带来的巨变。作为一名少数民族作家,我要用毕生创作讴歌民族团结情谊,讴歌祖国母亲的繁荣昌盛!”

    据了解,鲁迅文学院从2002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一届分别由中青年作家、文学报刊主编、文学理论评论家和少数民族文学作家、翻译家参加的各类高级研讨班。

 
 
 相关链接
· 大陆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交流团访问台湾实践大学
· 吴伯雄会见大陆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交流团一行
· 经典中国·辉煌60年:青海高原少数民族生活巨变
· 河北出台完善多项优惠政策加速少数民族人才培养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