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7月16日电(记者 吕福明、邓卫华)入夏以来,纵横交错的齐鲁大地高速公路网上,往来货车明显增多,处处给人经济回暖的信息。济青高速淄博段,一块以雪山为背景的巨大广告牌打出一行格外醒目的字句--“严冬成就春天”,词中之意正是今年以来山东经济形势积极变化的生动写照。
上半年,山东主要经济指标逐月好转,总体形势企稳向好。在一季度回暖企稳的基础上,二季度全省经济回升范围继续扩大,回升速度有所加快。随着山东各项民生工程和社会保障制度加速推进,下半年山东经济将增添更多新的亮色和看点。
经济晴雨表亮色纷呈 化危为机已显成效
港口物流和用电量,历来是观察经济冷暖最有效的窗口。今年上半年,山东积极贯彻中央部署,主动采取一系列措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港口物流和用电量相继翻红,山东省“化危为机”已经显现成效。
上半年,青岛港吞吐量逆势增长5%,集装箱业务增长2%,利润增长5%。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常德传说:“虽然世界金融危机仍未见底,港航经济遭受重创,但青岛港通过内部挖潜、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主要经济指标全线飘红。全港2.4万名职工无一下岗,而且还新招了700多名专科以上毕业生。”
用电量的表现也印证了一系列积极主动措施发挥的成效。山东省工业用电量5月份由负转正,增长0.9%,6月份增长2.8%;上半年山东工业用电量虽然整体下降了2.95%,但相比一季度大幅缩小5.05个百分点。据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介绍,上半年山东电网最高统调用电负荷达3581万千瓦,6月26日电网统调日用电量7.55亿千瓦时,双双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在港口物流和用电量翻红的背后,一系列数字和事实印证着山东为应对危机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初步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山东规模以上投资完成8600.5亿元,同比增长22.8%,比一季度提高了4.6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在落实新增中央投资项目方面,截至7月5日,第一批1066个项目已全部开工,资金到位率高达100%,山东的工作力度可谓不同寻常。
投资的大幅增长,以及山东“减轻税负、在职培训”等稳定就业组合拳的出台,上半年山东新增就业形势明显好于年初预期,在CPI持续走低的形势下居民消费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上半年,山东省城镇新增就业63.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3.9万人,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70.1%、83.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27.2亿元,同比增长17.9%,比一季度增幅提高了0.3个百分点。
区域布局逐渐清晰 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山东今年应对危机的一大亮点。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多次指出,要用创新的精神、改革的办法,制定措施、调整思路、改进工作,配置新的发展优势。在不断创新和改革的过程中,山东全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日渐明晰。
作为全国海洋科研机构和科研力量最为集中的沿海城市,青岛市正在加快制订海洋经济总体发展规划,力争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领半岛之先、领全国之先;作为改革开放后全国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和海洋产品生产加工大市,烟台正发挥其衔接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长三角经济区的桥梁优势,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提升其主导产业的规模与层次……
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地带,经过6年的潜心经营后,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正面临着极其紧迫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层次提升的压力,一个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集聚区“金色经济”的战略设想也正在付诸实践。而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北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绿色经济”的建设也正如火如荼,濒临滨海新区的优势也让人们对这一区域的崛起充满了期待。
在着力调整区域经济结构、打造新的区域经济亮点的同时,传统工业大省山东还充分运用金融危机倒逼机制,大力推进工业调整振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今年,山东各类企业结构调整和技改投资有望实现6500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50%以上。目前,山东已筛选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配套项目4300多个,总投资1.3万多亿元。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投资最能见到成效,山东在投资中兼顾长远和现在,拿出了最能提升产业结构的项目。”
在新特优产业发展方面,山东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海洋技术等5大高新产业。与此同时,山东文化体制改革也取得实质性进展,省属出版、发行、影视、报业传媒单位转企改制和股份制改造初步完成,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上半年,山东累计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150.9亿元,增长7.8%,高于全国地方级收入1.2个百分点,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于财政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民生保障加速推进 未来增长亮点可期
济南市今年加速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在原有基础上新增75亿元投资,大规模推进棚户区改造。今年,济南市将有5000户棚户区居民搬进梦寐以求的新居,而在山东省将完成26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
城市住房保障在加强,农村住房保障也在加速推进。从年初开始,山东省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大规模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仅今年一年,山东省财政为此投入的专项资金就达到4.4亿元。截至上半年,山东省开工建设农村住房57.5万户,启动危房改造6.8万户。农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正成为拉动山东农村消费增长的新引擎。
与住房保障的改善相适应,山东的社会民生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上半年,山东就业形势总体平稳,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加快。在加速推进民生保障工程同时,山东省还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年上半年,山东加大了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来自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山东第三产业贷款较年初增加1430.3亿元,较年初增长24.2%,占全部新增贷款(不含个人贷款)的60.3%。即将于今年10月份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为山东弥补服务业短板提供了良机。
作为全国能源消耗大省,在“投资大迈步”的形势下,今年上半年山东省的节能减排工作仍然取得了新的进展。山东省省长姜大明提出,要利用好金融危机带来的倒逼机制,切实把做好节能工作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作为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举措,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实抓好。上半年,山东十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降至43%,同比降低了4.6个百分点。全省继续关停小火电机组152.8万千瓦,累计关停471.5万千瓦,超额完成“十一五”关停400万千瓦的目标,为建设一批清洁生产的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腾出了空间。
站在山东蜿蜒3000多公里的黄金海岸线上,眺望海陆一体的山东,在产业布局上,结构更轻、污染更少、效能更高,“轻装上阵”的山东必将迸发出新的经济活力;在区域布局上,蓝色经济、金色经济、绿色经济,“异彩纷呈”的山东必将结出更加丰硕的经济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