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革命老区新县力推林权改革出现“造林热”局面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09年07月14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郑州7月14日电(訾红旗、刘楠)作为河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县,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新县,着眼山场资源,力推林权改革,自改革两年来,全县出现了由“造林难”到“造林热”的局面。

    长期以来,新县林业生产方式一直采取“靠天长、靠天收”的粗放经营。据有关资料显示,新县的天然次生林面积占到89.77%,其中65%以上都是通过封山育林的办法自然生成的,人工林面积只占10.23%。

    虽然山林资源丰富,但由于农民经营林业的主体地位没有解决好,没有触及到产权制度这个核心问题,导致林农造林积极性不高,并直接影响到林木覆盖率和林地产出率。

    2007年,新县被确定为河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县。按照“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强化服务,依法管理”的原则,县政府着眼山场资源,力推林权改革。

    浒湾乡李榜村43岁的代正银和村委会签了1000亩荒山荒坡的租赁合同,每亩价格为300元,经营权30年。他算了一笔账:林地每年养两茬肉鸡约1.2万只,收入约25万元;年产鸭蛋45000斤,收入约15万元;鸡蛋6万斤,收入约18万元;年出栏淮南猪200余头,收入约10万元,年捕鱼、种植大棚蔬菜、季节瓜果约10万元;更值钱的是,板栗、经济林、天麻……10年后,收入应在千万元以上。

    通过林改,新县基本实现了“山有主、人有责、民有利”的目标,针对1981年划分的20万宗、101.4万亩农户自留山和责任山,在明晰了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后,县林业局对全县54万亩集体林地依法进行林权改革,此举极大地调动了群众造林的积极性,每年新造林均在3万亩以上。

    截至目前,全县林地流转达54万亩,占全县林地总面积的38%。1000亩以上的营林大户51户、500亩以上的135户;100亩以上的1000多户,基本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目标。

 
 
 相关链接
· 重庆市集体林权改革任务将于2009年年内基本完成
· 央行等就做好集体林权改革与林业金融服务答问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