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6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降幅减少
上半年外贸总值9461.2亿美元

图表:上半年我国出口同比下降21.8% 新华社 发
海关总署10日发布今年6月份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情况。据海关统计,6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825.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7.7%,环比增长11.2%;其中出口954.1亿美元,同比下降21.4%,环比增长7.5%;进口871.6亿美元,同比下降13.2%,环比增长15.6%。海关统计显示,6月份当月进出口、出口、进口同比降幅比今年前5个月累计同比降幅分别减少7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和14.8个百分点。
至此,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9461.2亿美元,同比下降23.5%。其中出口5215.3亿美元,下降21.8%;进口4245.9亿美元,下降25.4%。累计贸易顺差969.4亿美元,下降1.3%,净减少13亿美元。
在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中,今年上半年,欧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1599.7亿美元,同比下降20.9%;美国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1320.9亿美元,同比下降16.6%;日本为第三大贸易伙伴,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997.3亿美元,同比下降23.1%。我与东盟进出口总值为880.6亿美元,同比下降23.8%;内地与香港进出口总值为734.7亿美元,下降24.3%;与印度进出口总值196.3亿美元,下降32.3%。
从出口商品来看,今年上半年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我国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降幅均小于总体降幅21.8%的水平。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458.6亿美元,下降8.5%;鞋类出口129.1亿美元,下降4.3%;家具出口117.6亿美元,下降9.8%;塑料制品出口65.7亿美元,下降7.1%;箱包出口58.9亿美元,下降7%。同期,我国机电产品出口3066.7亿美元,同比下降21.2%。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1243亿美元,下降22.7%;机械设备出口1038.8亿美元,下降18.9%。
在进口商品中,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初级产品1167.7亿美元,同比下降37.1%。其中,铁矿砂进口3亿吨,增长29.3%,进口均价每吨76.2美元,下跌44.6%;原油进口9077万吨进口,微增0.3%,进口均价每吨344.9美元,下跌52.1%;大豆进口2209万吨,增长28.2%,进口均价每吨411.8美元,下跌29.6%。同期,进口工业制品3078.2亿美元,同比下降19.7%。其中机电产品进口2082.3亿美元,下降21.4%;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进口493.2亿美元,下降19.2%;汽车进口14.5万辆,下降31.4%;钢材进口813万吨,下降1.8%。
上半年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低于出口商品总体降幅
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记者 周英峰)海关总署10日发布的数字显示,从出口商品来看,今年上半年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我国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降幅均小于总体降幅21.8%的水平。
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458.6亿美元,下降8.5%;鞋类出口129.1亿美元,下降4.3%;家具出口117.6亿美元,下降9.8%;塑料制品出口65.7亿美元,下降7.1%;箱包出口58.9亿美元,下降7%。
同期,我国机电产品出口3066.7亿美元,同比下降21.2%。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1243亿美元,下降22.7%;机械设备出口1038.8亿美元,下降18.9%。
在进口商品中,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初级产品1167.7亿美元,同比下降37.1%。其中,铁矿砂进口3亿吨,增长29.3%,进口均价每吨76.2美元,下跌44.6%;原油进口9077万吨,微增0.3%,进口均价每吨344.9美元,下跌52.1%;大豆进口2209万吨,增长28.2%,进口均价每吨411.8美元,下跌29.6%。
同期,我国进口工业制品3078.2亿美元,同比下降19.7%。其中,机电产品进口2082.3亿美元,下降21.4%;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进口493.2亿美元,下降19.2%;汽车进口14.5万辆,下降31.4%;钢材进口813万吨,下降1.8%。
新闻分析:下半年出口能否“雨后天晴”?
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新华社记者周英峰)7月10日,海关总署发布了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情况。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大幅下降,累计同比下降21.8%,这一跌幅为多年来少见。
上半年出口步履艰难
“一季度时我们曾预计上半年出口负增长20%左右,最新的数据符合此前的预期,也符合当前整个国际市场的形势。”江南平台入口
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部长张小济告诉记者。
在我国经济的各行业中,出口部门最早感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寒意。去年四季度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影响,全球经济逐步陷入低迷,外部需求急剧萎缩,导致我国出口大幅减少。
去年11月,我国出口高台跳水,增速陡降为负数。今年上半年,出口呈深幅下跌之势,跌幅基本保持在20%左右,5月份更达到26.4%。6月份虽略有好转,但跌幅仍达21.4%。
“外需萎缩的局面没有根本好转,再加上贸易保护主义、人民币被动升值等不利因素,使得出口在上半年步履艰难。”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所所长张燕生说。
世界经济喜中更有忧
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世界各国纷纷采取低利率和注入流动性等“救市”措施。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当前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些好转的迹象。
7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报告认为,得益于前所未有的宏观和金融政策支持,世界经济正趋于稳定。预计今年将收缩1.4%,明年有望增长2.5%,这一预期比4月份高0.6个百分点。
美国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源头。报告指出,一系列的指标显示,美国经济恶化速度在下降,工业生产可能即将触底,库存周期正在扭转,商业和消费者信心有所改善。下半年,美国经济将趋于稳定,明年则逐渐复苏。
“我国出口形势的真正好转,最终取决于全球经济复苏的速度。从目前来看,全球性的恐慌阶段已经过去了,但全球经济是否就此开始复苏,还需要观察。”张小济表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也警告说,世界经济正在开始走出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但全球性的衰退目前尚未结束,而且经济前景的下行风险远大于上行,复苏将是缓慢而且疲软的。
下半年出口将略有好转
形势向好,挑战犹存,这样的状况同样体现在我国外贸运行上。6月份,我国出口仍深幅下跌,但进口跌幅比上月收窄12个百分点。
“进口跌幅收窄的程度远大于出口,表明内需的恢复明显好于外需。但从全年来看,下半年出口可能好于上半年,跌幅将逐步收窄。”张燕生预测。
当前,外需正逐步见底盘整,我国近期出台的稳定外需的政策也将逐步见效。而在应对危机过程中,广大出口企业显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发展动力。这一切,让人们对下半年出口前景抱有期待。
张小济认为,考虑到外部市场好转以及政策的时滞性特点,三四季度的出口形势会有所好转。但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今年三季度出口同比跌幅显著收窄的可能性较小。
顺差减少无碍外贸贡献
出口、投资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今年一季度,净出口的贡献率为-0.2个百分点,是导致我国经济下滑的最主要因素。
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实现贸易顺差969.4亿美元,同比下降1.3%。其中,6月份贸易顺差为82.5亿美元,同比减少约60%。
尽管出口大幅下滑,但由于进口跌幅大于出口跌幅,前几个月贸易顺差仍保持增长。但随着内需的不断增长,进口跌幅开始显著收窄,顺差增长的趋势开始出现逆转。张燕生预测,下半年顺差会进一步减少。
对于贸易顺差开始减少这一现象,张小济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降低。“扩大国内需求,从国际市场进口需要的产品,同样是对GDP的贡献。”张小济告诉记者。
继续千方百计稳定外需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外需萎缩导致出口减少仍是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困难。我国拥有13亿人口,稳定外贸事关数千万人的就业。为此,在立足于扩大内需的同时,需要继续千方百计稳定外需。
“危机之中,我国有些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还在扩大,表明外部市场仍有发展空间。当前,最需要的是切实落实国家稳定外需的各项政策,并在出口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上下功夫。”张小济建议说。
张燕生认为,当前外需的萎缩既是周期性的,也是结构性的。危机过后,世界对我国产品的需求可能很难像危机前那样旺盛。下半年,出口企业应着力在产品、技术、市场等方面进行创新,努力增强自身竞争力。国家并不需要出台新的总量政策,而应进一步深化改革,为企业度过危机营造良好的环境。

中国经济正处企稳回升关键期 持续回暖仍需努力

面对“寒冬”的考验——当前我国出口形势透视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 周英峰 刘铮) 今年上半年,对于我国的外贸行业来说,显然是一个从未经历过的“寒冬”:出口增速持续下滑,外贸企业步履维艰。外需萎缩成为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困难。
当前,全球经济出现了一些积极的迹象,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见底,世界经济复苏的道路仍很艰难。这个“冬天”的严寒,在考验着我国经济的实力,也在考验着人们的耐心。详细>>>
前5月我国出口退税2900亿 七成机电产品全额退税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记者何雨欣 李延霞) 记者30日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今年1月至5月,我国办理出口退(免)税达2900亿元,同比增长23.4%。
据初步统计,经过连续上调出口退税率,在我国总计13000多个税号的出口商品中,已有1971个税号商品实现了出口全额退税。
其中,机电产品是实现出口全额退税最多的商品。税务部门在海关税则目录上,机电产品共有约2500个税号的商品,已实现出口全额退税的有1771个税号商品,约占70%。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