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治淮19项骨干工程发挥流域防灾减灾“骨干”效益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09年05月1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合肥5月12日电(记者罗婷、马姝瑞)在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记者从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获悉,作为流域“骨干”防灾减灾工程,治淮19项骨干工程目前已基本建成,并开始发挥重要效益,多年平均减淹面积达349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减灾效益达82亿元。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钱敏介绍说,随着治淮19项骨干工程的完成,以水库、河道堤防、行蓄洪区和控制性枢纽为主体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形成,淮河中游淮北大堤保护区及重要城市防洪标准由不足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下游由不足10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沂沭泗河中下游地区由不足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淮河流域的防洪安全屏障更加坚固可靠。

    19项骨干工程之一、有着“淮河上的三峡工程”之称的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的建成,使淮河干流的防洪标准由过去的不足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淮委专家表示,一旦淮河发生50年一遇以上洪水,配合现有水库、河道堤防和行蓄洪区,可确保淮北大堤保护区内1000万亩耕地、600多万人口以及沿淮重要工矿企业和城市安全,一次性防洪减灾效益为306亿元,是工程投资的10多倍。

    与此同时,淮河防汛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也取得显著成就。在雨情、水情传递上,由信函到电话、电报、超短波、微波数据传输,由电子计算机联网发展到自动遥控测报;在雨情、水情情报的处理上,从人工译报到微机译报直至建立网络数据库,使查询、制表、检索、维护等实现了自动化。在编制洪水预报和作业预报方面,实现了由手工演算到计算机处理的转变。在气象预报方面,淮委利用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技术,及时发出和实时探测降雨信息

    淮河流域包括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江苏五省40个地(市),是中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和能源基地,也是京沪、合徐等重要铁路公路纵横交汇地区,被称为“中国大江大河中最难治理的河流”。1991年,江南平台入口 作出《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太湖的决定》,决定实施包括临淮岗洪水控制、怀洪新河、东调南下及淮干扩大行洪通道等重大项目在内的治淮19项骨干工程。  

 
 
 相关链接
· 安徽治淮骨干工程建设成就展:总结实践治水思路
· 治淮骨干工程"沂沭邳治理工程"开工 2010年完成
· 治淮30年思路大转变:从"人在堤在"到"人水共处"
· 水利部:19项治淮骨干工程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