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江苏:文化“软实力”滋养应对危机“大信心”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09年05月07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南京5月7日电(记者 田舒斌、郭奔胜、蒋芳)以“文化MALL”为概念的凤凰置业上市在即;跨区域并购的苏陕合作面临突破;与法国阿歇特集团合资组建境外图书公司……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在国际金融危机中跨平台、跨区域、走出去,实现文化产业的逆势上扬,成为江苏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一个生动缩影。

    “顶得住压力,才迈得开步伐。”江苏文化产业在体制改革中先行一步,在激烈竞争中强身健体,在对外开放中开阔视野,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每一步都透着坚毅和果断,这不仅撑起应对危机的“江苏信心”,更是未来发展的不竭动力。

    危中求进,文化产业展现“真功夫”

    当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很多行业不得不通过缩减生产规模,降薪、减少分红来“猫冬”度日时,江苏的文化企业却大展拳脚,显现出应对危机的真功夫。

    受冲击较大企业有效应对。江苏新华发行集团通过及时调整经营方向,今年一季度销售码洋较去年四季度增长12.49%,4月中心门店销售额已回升至4260万元,同比增长近20%。

    网游动漫业异军突起。在4月戛纳电视节上,无锡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的原创动漫《西游记》以10万美元一集的高价,创下了亚洲动漫海外发行价的新纪录。

    文化产品“走出去”渐成规模。昆山文化创意产业园于4月底向海外发出首个文化产品出口货柜,同类型文化创意企业正加速向该地区集聚。

    传统工艺美术业和旅游业快速发展。3月底在扬州举行的全国工艺品、旅游纪念品交易会上,现场销售近3000万元,订单1.2亿元。苏州旅游收入再创新高,进入全国前五。

    大型文化企业更是在坚定信心中推进改革创新。

    ——江苏广电网络集团整合“不停步”,去年底完成13个省辖市网络整合,今年将完成县市广电网络的整合,实现数字电视整体转换。

    ——江苏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和江苏省广电集团媒体影响力“不减弱”,前者手机报用户突破127万,后者收视率跃居全国省级电视台第二。

    ——江苏省演艺集团好戏“不落幕”,创意文化产业基地于5月开建,未来每天上演近百台不同形式剧目,形成全年无休的演艺嘉年华。

    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新力说,文化产业具有反经济周期而上的特性,此时如能主动出击、危中求进,必将迎来新的崛起。

    先人一步,体制改革锤炼“好体质”

    “体制改革到位,机制活、业态新才有基础,文化企业纷纷崛起是筑牢在体制改革成功的基石之上!”凤凰集团董事长谭跃说。

    江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文化产业却“散”“小”“弱”。为破解矛盾,江苏于2001年率先启动文化体制改革。经过近10年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和市场配置相结合,整合资源,培育龙头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形成了目前以六大文化产业集团为龙头,7家国家级、5家省级文化产业园区集聚的态势。

    到2008年底,江苏六大文化产业集团总资产合计265亿元,净资产183亿元,实现利润12.3亿元。在龙头企业示范下,各地文化产业改革快速推进,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淮安、宿迁等6个城市被列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

    改革就是破旧立新,过程中的“阵痛”和矛盾在所难免,但江苏在处理纷繁复杂的改革问题上,做到了不为“阵痛”所困,不为矛盾所束。

    “改革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却让文化企业领略到市场的魅力和挑战,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江苏演艺集团董事长顾欣说。目前,该集团已从改制前年演出场次1736场增至5119场,人均年收入也由1.68万元增至5.5万元。

    源源不断,创新机制释放新活力

    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红遍国内外;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昆曲大放异彩……

    “在戏曲式微的今天,如果只保护不创新,昆曲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活力。”江苏省昆剧院院长柯军说。

    近年来,昆剧院通过变人才“为我所有”为“为我所用”,变艺术生产“以获奖为参照系”为“以市场为参照系”,变“舞台经营”为“经营舞台”等一系列机制创新,演出场次由50余场增至530场,演出收入从10万余元增至275万元,排演的经典剧目达200余出,超过了前10年的总和,新生代昆曲演员也迅速成长、成熟。

    和曾经暮气沉沉的昆曲相似,江苏美术出版社是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下属9个出版单位中实力最弱的一个。近年来,通过强调绩效考核,拉开收入差距,重视人才和创意,面貌焕然一新,总体经济规模更以每年增长60%的速度飞跃式发展。“机制活,人的创意才会活,才能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不竭的生产力,这是文化创意产业最神奇的‘化学反应’。”该社社长顾华明感慨地说。

    机制不断创新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广阔空间,江苏又先后出台多部推进改革发展的政策文件,在财政税收、人员安置等方面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并设立每年近2亿元的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确保其发展活力源源不断。

    2004年以来,江苏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保持28%以上的增速。据预测,2008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超过760亿元,增长速度约30%,高于全省GDP增速约18.5%,占GDP比重已达2.5%。

    着眼未来,软实力孕育“新突破”

    江苏省2008年人均GDP超过57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居民消费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精神文化消费比重将迅速提升。

    江苏的决策者们敏锐地意识到,新一轮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箭在弦上。省委、省政府正抓紧研究到2012年,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江苏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一揽子实施意见和计划,其中专题调研了英国、日本、韩国和美国的相关做法及经验。

    “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还在于提升原有要素品质,革新经济增长方式,而这正是江苏应对危机,走出危机,推动经济复苏和新一轮发展所需要的模式。” 江苏的决策官员和文化界人士达成共识,要用更高的国际视野和更新的发展理念,审视和谋划文化产业新的突破。

    “一百亿这个数字,从书业看大,从业外看小;就中国出版大,就国际出版小;在2008年看大,到未来看小。”谭跃说,一定要跳出文化产业看产业,站在世界看产业,才能让今天的新兴产业成为明天的支柱产业。

    “全球经济竞争已经不仅是企业竞争和产品竞争,已进入产业链竞争时代。我们不能还停留在紧盯票房的阶段,必须加快业态创新,延长、加粗文化产业链。” 顾欣说。

    江苏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李向民说:“不能仅把文化产业视作21世纪最后一块暴利‘蛋糕’,更要看到它能引发新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式,看到‘乘数’效应。”

    当前,互联网、数字化、个性化已给传统文化业态带来挑战。推进业态创新,既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跟上现代技术发展、瞄准文化创意前沿的重要抓手。

    每一次、每一个产业的崛起都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借鉴、实践、创新的结果。“江苏在发展制造业时学习美国、德国,发展工业园区学新加坡,发展信息产业学日本、韩国,发展生态农业学台湾……”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梁勇说,文化产业同样如此,“以世界为师,走自己的道路。”

 
 
 相关链接
· 湖南省文化产业逆势上扬 08年总产出突破千亿元
· 第五届中国文化产业人才博览会将提供8000多职位
· 昂首跨越 足音铿锵--安徽文化产业强劲发展综述
· 社科院蓝皮书:文化产业逆势而上 居民消费重实用
· 刘云山强调: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 援藏干部参观西藏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