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4月24日电(记者崔清新 赵超 邢广利)四月的映秀,像往年一样,山上草木返青,野花盛开,不同的是,去年这个时候这座山脚下那所曾充满欢声笑语的映秀小学,再也没有了声息。
中午,阳光炙热,映秀小学的旧址,万籁俱寂。在当地人看来,一所多么高大气派的学校,就这样被地震筛成了碎石烂砖,变成几大堆垃圾躺在那里。人们甚至无法通过类似倾斜的建筑物或者巨大的裂缝那样的场景去感受灾难的惨烈。
唯一留在这里的看守老汉杨云富指着那几堆垃圾说,这里原来是教学楼,那儿本来是教师办公楼……“有个老师,被挖出来的时候,两个胳膊下面一边夹着一个学生,可惜她和娃娃都没能逃出来。”杨老汉说,老师的名字叫连丹,地震中,除了儿子幸存,其他亲人全部遇难。
老汉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大榔头,重重地敲击着来访者的心脏。
细细看来,钢筋水泥的废墟中夹杂着旧日生命的痕迹。一个没了把的乒乓球拍,一个没拉拉链的小书包,还能看到书包里放着的几本书。一个干瘪的篮球、一只身上已覆满青苔的玩具熊,甚至有个蓝色的小玻璃球还嵌在土里。每一件东西,都让人不由得去联想拥有它或玩耍过它的小主人是什么样子。
几堆垃圾,就是几堆坟墓。令人窒息的压抑袭来,空气仿佛凝结。倏然,一个灵动的身影从眼前飞过,是一只黑蝴蝶。它徘徊着,低低地掠过废墟,最后没入远处的花丛中。生的气息瞬间打破了死的沉寂。就是这样一只蝴蝶,仿佛成为那些遇难的老师和学生们幻化的生命,在对活着的人说:我们并没有离去,你们的记忆是我们永久的家园。
心中积聚的悲伤如丝般渐渐消散,呼吸开始舒畅起来。
就在前一天,在过渡板房里,映秀小学幸存下来的孩子们用画笔描绘了自己的心理世界,上面还写了一些留言。不少孩子仍在怀念逝去的伙伴和老师,但同时,他们也开始表达自己对未来五彩斑斓的憧憬:有的将来想当警察,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有的将来想当飞行员;有的想拥有笔记本电脑。
因为经历了生死,这些孩子不同于大多数同龄人,那将是一生都抹不去的记忆。然而,也因着对逝者深深的怀念,他们的人生更增添了几分寄托,几分担当。就是这些孩子们,终将成为建设映秀未来的重要力量。他们也终将体会:在现实生活里,生者好好地生,将是对逝者最好的安慰与祭奠。
映月圣地常结彩,秀水青山永至祥。祝福映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