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辽宁出台多项政策促进大学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就业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09年03月3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沈阳3月31日电(记者 张非非、王莹)记者从辽宁省教育厅了解到,为促进大学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就业,辽宁近日出台政策,要求提高各级机关录用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省级机关达到80%以上、市级机关达到50%以上、县(区)乡机关达到30%以上,以后还将逐年提高。

    据介绍,2009年辽宁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22.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但毕业生就业形势却愈加严峻,基层人才匮乏与都市人才浪费的矛盾也极为突出。

    为此,辽宁今年以来陆续出台多项新政,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对到县属乡镇、村工作,且服务期限满2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其在校期间申领国家助学贷款利息按高校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负担,本金由省财政和服务单位所在市、县财政按4:4:2的比例代为偿还;工作满4年,其学费由政府一次性返还,各级财政负担比例如上。

    对有2年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报考省内研究生培养单位,可享受总分加20分政策,其中外语加5分、专业课加5分、政治理论课加10分。

    对各类企业招用的非本地户籍高校毕业生,一律取消落户限制。对被在农村开办的企业招用的高校毕业生,允许其选择在市区或县城落户;对到农村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允许其在入学前家庭所在市和就读高校所在市之间选择落户。

    对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等大学生志愿者,规定除既有优惠外,要在全省公务员招考中单独拿出一定比例的乡镇机关职位,专门用于招录上述计划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人员;报考辽西北地区(锦州、阜新、铁岭、朝阳、葫芦岛市)县乡机关公务员,享受笔试成绩加5分政策;考录或招聘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其缴费年限或志愿服务年限合并计算为工龄。

辽宁大学生可通过7个项目到基层就业

    新华社沈阳3月31日电(记者 王莹、张非非)记者从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辽宁近年来不断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大力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目前,辽宁的大学生可通过下列7个项目到基层就业:

    大学毕业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从2003年开始,每年在全国范围内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至2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

    大学生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由辽宁团省委负责,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于2003年启动,每年约招募600名大学生,到辽宁西北地区的10个省级贫困县及1个市从事为期两年的教育、卫生、农业技术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三支一扶”计划启动于2006年,计划5年内招募250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为期两年的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由辽宁省人事厅负责,每年选派优秀大学生到村级组织工作,到2010年实现全省万余个行政村“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

    选调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由辽宁省委组织部负责,选调普通高校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纳入干部管理,到基层培养锻炼。

    高校毕业生进社区。由各市人事部门负责,择优录用、任用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就业,2010年,全省每个社区中至少要有一名大学毕业生。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由辽宁省委组织部负责,从2008年起连续5年选聘一批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累计选聘1881人。

    县以下农村中小学一校一名师范类本科生计划。由辽宁省教育厅负责从2007年起通过政府购买岗位、待编安置方式,公开招聘择业期内的普通高校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到县以下农村中小学任教,年约招聘1000人。

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愿下基层

    新华社沈阳3月31日电(记者 王莹、张非非)“目前的就业形势下,我觉得应该先就业后择业。如果基层有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到基层就业同样是一个好选择。”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工程力学专业2009届毕业生刘晓宁说。

    近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冲击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基层就业优惠政策,很多大学生开始转变观念,愿意选择赴基层、到农村就业。

    “如果说在去年底我们还在对一些工作挑挑拣拣,那么到现在很多同学都放低了择业预期。” 沈阳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高天柱说,作为农业大学的学生,本身就一直有到乡镇工作的思想准备,何况现在很多大企业纷纷在城市的郊区县设立分厂,这些地方都成为同学们争相选择的目标。

    沈阳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韩玉秀则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一些家在小城镇或农村的同学在沈阳、大连做翻译、培训等工作,月收入约1500元。除去租房子、交通、伙食等消费,基本不剩什么钱,有时还入不敷出。而如果回乡工作,虽然赚得少一点,但消费也比较少,还可以吃住在家里,省却了消费的大头,从经济角度考虑既实在又可行。”想在农村学校任教的她说,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更看重就业的稳定性,再加上现在到基层就业有很多优惠政策,因此到农村学校工作对师范类毕业生的吸引力也很大。

    辽宁省人才中心调研员孙凤岐认为,农村和基层有着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去农村和基层就业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但与城市相比,基层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大学生应做好充分思想准备,要把满腔热情化为实际行动,脚踏实地地为基层群众服务。各级政府部门也应做好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的后续工作,不断完善政策、提高软环境的吸引力,促使更多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做一名乡村教师是我不悔的选择”
——辽宁大学生畅谈农村任教感受

    新华社沈阳3月31日电(新华社记者 张非非、王莹)“我觉得作为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就应该回到农村,反哺农村。能回到我的母校任教,我觉得特别幸运。”在辽宁省铁岭县双井子中学,来自当地农村的吉林师范大学2007届毕业生丁鹤这样说。

    针对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困难和农村师资匮乏等问题,辽宁省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实施“县以下农村中小学一校一名师范类本科生计划”,两年来公开招聘2653名师范类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工作。近日,记者走近这些大学生,听他们讲述工作、生活中的感悟和收获。

    现任双井子中学八年级语文教师的丁鹤说,她所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由于就业形势不好,班里一半以上的同学都在就业时改了行,“我们学师范的理想就是当老师,临毕业时我还差点儿报名当志愿者到农村支教,后来听说辽宁有这个师范本科生计划,我马上就报了名。”

    一年多的教学工作让她感触颇深:“在农村工作一点儿也不轻松。与城市学生家长相比,农村学生家长普遍不太重视孩子学习情况,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相对来说不太浓厚。这就要求老师通过多种手段,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校领导和老教师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在工作中,我一天天感受着自己与学生们一同在成长。”

    “做一名乡村教师是我不悔的选择。”沈阳体育学院2005届毕业生白卓说。家住抚顺市内的白卓,当年毕业后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曾在家人的支持下开了一间小书店,月收入达到2000多元。但“不想让专业白学”的白卓心里一直没有放下自己的教师梦,于2007年应聘到抚顺市抚顺县上马乡中心校任教。现在他白天在农村上班,晚上花几十分钟回市里的家。一年多来,他就地取材,用藤条等做成圆圈,组织学生做运动、跳韵律操等,成为了一名受乡村孩子们欢迎的好老师。“农村的孩子很活泼,但在运动上很多动作都需要规范。在运动中我和学生成了好朋友,我愿意把自己所掌握的都教给他们。”

    地处偏远的抚顺市抚顺县汤图乡九年一贯制学校,近两年共招聘7名大学生到校任教。提起这些新老师,学生家长们赞不绝口:“他们每天早上6点不到就来到班级,晚上陪孩子自习到10点多。有了这几个大学生,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了不少!”

    “这里的条件比我想像的好得多。”住在由学生宿舍改成的教师宿舍里,辽宁师范大学毕业生刘宇却并不觉得条件艰苦,她告诉记者,“当老师在哪儿都一样,何况农村现在更需要老师,在这儿工作更有意义。”大学生的到来给这所近10年未接收高校毕业生的偏远农村学校带来了生机,仅一年时间,初中部英语由全县12个乡镇中排名最末提升至上游水平;刘宇和所在班级获得“县优秀班主任”“市优秀班级”等荣誉称号;7名大学生有两名分别兼任团委书记和科研室主任。

 
 
 相关链接
· 北京市教育部门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
· 山西多个部门出台措施合力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
· 福州市开辟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见习岗位3000个
· 江西一大学成立“减压队”缓解待就业毕业生压力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