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记者宗焕平 李江涛) 在大学校园,辅导员与学生直接联系,朝夕相处,对学生们耳濡目染,是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北京市近年来从人员选聘、培训、岗位补贴、政策保障、职业发展等多方面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切实提高辅导员岗位的吸引力,把优秀人才吸引到辅导员工作中来,为大学生成长提供更专业、优质的服务。
目前北京市专兼职辅导员人数达6500名,90%以上为研究生,相当多具有博士学位。他们为大学生成长和高校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赵凤桐告诉记者,学校办学育人为本,全员育人是一个终极目标。辅导员队伍是极其特殊的方面军,只要每一名辅导员真正工作到位,把每一名学生的冷暖铭记在心,把党和政府的关心通过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送到每一名学生的心坎,我们应对各种斗争就有了基础,教育和影响学生就有了途径,化解各种矛盾就有了信心,减少各类突发事件就有了保障。所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抓住辅导员队伍建设这个关键。
北京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目标是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确保每名学生每年都能得到至少一次有针对性的深度辅导,努力形成学生全面覆盖、重点精细处理的工作网络。
北京从辅导员的配备、选聘到培训、考评、晋升、发展等进行系统规划,以增强辅导员工作的吸引力和整体水平,这其中包括:设立专项培训研究经费,组织优秀辅导员进行课题研究和骨干示范培训;每年对新上岗的辅导员进行系统培训并颁发上岗证书;开发辅导员在线学习系统,为辅导员等学生工作干部日常的学习创造条件;建立辅导员、心理咨询、思想政治理论课等专项队伍、工作情况数据库,实现培训培养的电子化管理;开展辅导员心理咨询、发展辅导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等。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大投入非常重要。北京市每年投入2000万元岗位补贴支持一线高校辅导员工作。设立辅导员岗位补贴,根据每年学校在校学生总数,按照每200个学生设立一个辅导员岗位,每个岗位每月500元的岗位补贴,由学校在绩效考评的基础上发放到每个辅导员。
北京把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干部工作统筹规划。市委组织部牵头,每年安排优秀辅导员到北京市区县、乡镇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加大高校辅导员在全市范围的交流力度,并把辅导员队伍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
为让辅导员成为可以终身从事的职业,北京还落实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行政职级晋升的政策。完善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政策,保证辅导员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具有适合其岗位特点和专业发展的评聘序列。在行政职级晋升方面,也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
春风化雨润心田。近几年,北京高校涌现出一批充满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育人工作、全身心投入的优秀辅导员。
北京联合大学自动化学院团委书记王鹤同时担任四个班的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他在科技活动上下功夫,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下工夫,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他用真诚感染学生,换来学生的真诚。有个学生学习很努力但成绩不太理想,加上家庭经济负担较重,造成心理压力很大。王鹤老师先后多次对她进行心理疏导,终于使她的压力得到缓释。她放下心理包袱后,学习成绩一路攀升,毕业后留校工作。
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孙小莉,针对不同学生的就业倾向和今后的发展愿望做了细致的调查摸底,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信息,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工作潜能等制定出每个人的就业辅导方案,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就业指导。有位学生家长感慨地对孙老师说:“您对学生了解得太全面了,我们做家长的都没有您那么了解自己的孩子。”
据悉,从2008年开始,北京市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定向培养、重点资助、访学交流等形式,培养若干名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型辅导员、500名拥有心理咨询和发展辅导资格证书的专业型辅导员、1000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