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多种措施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新华社石家庄3月9日电(记者张洪河)记者从河北省有关部门获悉,河北省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据了解,河北省这些措施主要有,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配套规章制度,健全部门分工合作的监管工作机制,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实行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县级以上城区加快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整合资源,健全完善省级农产品综合质检中心,加快建设县级农产品综合质检站,推进基层农产品质量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扩大农产品和食品例行监测范围,逐步清理并降低强制性检验检疫费用。强化企业质量安全责任,对上市产品实行批批自检。建立农产品和食品生产经营质量安全征信体系。开展农资打假和专项整治,推进农资信用销售,坚决制止违法使用农药、兽(渔)药行为。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支持建设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河北:确保年内解决20万农村扶贫对象温饱问题
新华社石家庄3月9日电(记者张洪河)记者从河北省扶贫办获悉,今年继续全面实施扶贫政策,确保年内稳定解决20万农村扶贫对象的温饱问题。
据了解,2008年河北省启动了5万户扶贫入户增收项目,有2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今年河北省将进一步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实施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继续坚持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全面启动第三批贫困村扶持工作。加大贫困乡村、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增强转移就业能力。积极稳妥地实施移民扶贫,对特殊类型贫困地区进行综合治理。推进“扶贫开发细胞工程”,扩大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完善“四帮一”扶贫开发机制,提升产业化扶贫水平。确保年内稳定解决20万农村扶贫对象的温饱问题,并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据了解,通过各项扶贫工作,河北省贫困家庭将实现“10有”:每户有一项以上稳定增收项目,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每户至少有一个劳动力接受过劳动技能培训,掌握一项增收致富技能;人均至少有半亩旱涝保收田;有坚固适用的住房;有合格方便的饮用水;有电视;有电话;适龄孩子有学上;加入新农合有就近看病条件;家中或就近有洗澡条件。
按照河北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今后三年内将基本解决192万贫困人口温饱和219万低收入人口稳定脱贫问题,确保35个老区扶贫县的贫困村如期脱贫,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
河北:多措并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新华社石家庄3月9日电(记者张洪河)记者从河北省政府获悉,河北省多措并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据了解,河北省今年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抓紧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将国家确定的全省9500万亩耕地保有量和8300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加快优质粮产业工程和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加强农业综合开发,着力抓好400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集中连片推进土地整治,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新建140万亩高标准农田。实施粮食高产创建行动,建设128个粮食万亩高产示范方。实施旱作节水示范工程,建设47个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县,新建旱作节水示范区106万亩。加大对产粮大县(市)财政奖励和粮食产业建设项目扶持力度,积极整合支农资金重点向粮食生产核心区倾斜。加强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建设,确保储备规模及时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