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农强社两不误 效益民心双丰收
——浙江萧山供销社“新合作运动”调查
新华社杭州2月1日电(记者胡作华)春节期间,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农民来建国开始盘算着购买开春后所需的农资了。“供销社的种子、化肥价格不贵,质量也有保障,我们心里不慌。”他对记者说。
供销社是以合作制为主要特征的农村商贸流通组织,受市场经济大潮冲击,近年来不少地区的供销社经营比较困难,有的已经倒闭。记者调查发现,萧山供销社通过推出一系列“新合作运动”,使自身发展与“三农”发展融为一体,走出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新路子。
供销合作:“连锁”、“配送”进农村
陆志康在萧山区新街镇卖了几十年的化肥农药。以前他经营的店面名称叫“新街生资商店”,现在叫“萧山供销农资新街连锁店”。记者了解到,这家连锁店的货源由萧山供销社农资公司统一配送,质量有保证,价格也便宜,一袋50公斤的“星王牌”复合肥料,农资公司的售价至少比周边县市便宜5元钱。
“萧山新合作医药连锁瓜沥大药房”是2008年7月由萧山新合作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在瓜沥镇新开设的一家药店。在这家药店里,“处方药专柜”、“非处方药专柜”、中药柜台等摆设整洁有序,进门处还有免费饮水机。镇上一些农民惊讶地发现,自己买药的场所已经跟城里的药店没什么差别了。
农资连锁、医药连锁,都是萧山供销社引入现代流通方式构建的农村服务网络体系。其中农资连锁店409家,基本实现萧山区村村全覆盖,全区还有医药连锁店50多家。供销社通过庞大的农资销售配送网络方便了农民,又通过淡季储备政策降低采购成本,缓解农民因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此外,供销社还组建了农用机柴油、再生资源回收、烟花爆竹、日用消费品等四大连锁流通体系。
萧山区供销联社党委书记楼增明说,供销社在农村有点多面广的优势,但原先的“老三块”业务如农副产品收购、农资和日用品供应,已不能适应现代农村需求。2001年以来,萧山供销社推出以连锁经营为基础的新型供销合作制,逐步改变了传统落后的面貌,2007年实现销售额27亿元,2008年实现销售额30亿元,发展后劲十足。
不想被市场淘汰,就要学会创造历史。记者调查发现,萧山供销社的连锁经营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这种经营业态适应了农民新的生产和消费观念。随着食品安全、消费安全的社会诉求越来越强烈,构建覆盖城乡的食品、药品和农资安全保障体系,推进现代连锁和加强物流配送已成为农村流通发展的必然。
农民专业合作:只有产业化,才能强农业
萧山区党湾镇裕民村村民徐绍才是蔬菜种植大户,承包了150亩菜地。尽管这两年蔬菜市场有起有落,但他的种菜效益一直较好,平均每亩地的毛收入超过2000元。一个重要原因是,徐绍才是杭州天绿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社员。
这个合作社是区供销社所属的萧山义盛中心供销社带领112个蔬菜种植、营销大户组建的,它不仅为社员提供菜种、化肥、技术支持,还负责按“保护价”收购蔬菜。去年3月,萧山义蓬、党湾一带白花菜集中上市,市场收购价格跌到0.5分钱一公斤,合作社却按6.5分一公斤的“保护价”进行收购,先冷藏再实行错季销售,最终卖出了1.5角一公斤的好价钱。其增值收益,社员们还能按照投售量分红。
楼增明说,萧山现有81万农业人口,传统农业仍是多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当前农业生产成本持续攀高,市场风险逐步加大,只有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推广基地化种植养殖、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才能做强农业。到2008年6月底,萧山供销社已领办2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面积18万亩,带动农户2.7万户,每年带动当地农业产值在5亿元以上。
萧山供销社帮这些合作社引进新品种、联系销售渠道,但并不参与分红,而是通过创新经营业态弥补成本开支。萧山城厢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成立几年来,当地种植花卉苗木的农民越来越多,城厢中心供销社组建了一支园林养护队,帮助社员销售和养护苗木,去年实现纯收入80多万元。
科技合作:加强“对接”培育新型农民
2008年9月上旬,萧山区供销联社对140名农产品经纪人进行了为期数天的职业培训。参加培训的农民不需要交培训费,连吃饭、住宿也由供销社免费安排。蔬菜营销大户戚信德感动地说:“供销社是真心为农民,农民致富不忘供销社。”
为提高农民培训的针对性,萧山供销社跟浙江大学、省市农科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把一些知名教授、研究员请到田间地头来授课。2007年3月,萧山供销社创办了浙江省第一所农资消费教育学校,目前已开展流动培训班、农业“直通车”、科技下乡等活动30多次,帮助农民提高科学施肥、安全用药的技能,为农户增产增收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服务。
楼增明说,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兴起后,迫切需要培育更多的新型农民;农村消费品质和消费理念的进步,也在“倒逼”供销社提升服务水平。从2008年起,萧山供销社力争每年完成各类农民培训6000人次,不断提高农民的就业率和创业能力,发挥好供销社联结一二三产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萧山区委、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说,供销社的服务是政府提供不了、民营企业代替不了的。这几年,萧山供销社通过创新合作方式,既解决了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涉农问题,又找到了自身发展的空间,已成为地方党委、政府服务“三农”的有力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