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南极陨石研究喜获成果 683块报上"国际户口"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09年01月27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1月27日电(记者张建松)我国考察队员历尽艰辛从南极格罗夫山采集的陨石中,已有683块报上“国际户口”,一本专门研究这些陨石分类研究成果的专著《南极陨石目录与图集》,近期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牵头出版。

    陨石是太阳系的“考古样品”,记录了从太阳星云的起源与凝聚到小行星和行星的形成与演化的整个历史,甚至保存了太阳系形成之前,来自超新星、红巨星、渐近线红星等各种恒星物质,是人类认识茫茫宇宙的“探针”,极具科学研究价值。

    为了保证人类获得的每一块陨石的“真实身份”,国际陨石协会对世界各国获得的每一块陨石实行编号和命名制度,只有在国际陨石协会陨石命名委员会报上“户口”的陨石,其研究成果才能得到国际公认。

    目前,国际陨石协会陨石命名委员会官方网站的数据库里,已收录正式命名的陨石样品近35000块,其中包括我国第一批上报的683块南极格罗夫山陨石。

    南极是地球上天然的陨石宝库,全世界90%以上的陨石都采自于南极。我国在1998年至2006年间,对东南极的格罗夫山内陆地区开展了4次科学考察活动,共收集到陨石样品9834块,其中包括2块火星陨石和多块特殊类型的陨石,成为继日本和美国之后,陨石存有量最多的国家。

    我国对于南极陨石的采集回收从一开始就制定了规范管理条例和共享机制,所有在南极采集的陨石都进行了详细的编录和登记,全部集中保存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陨石库中,并于2000年组建了中国南极陨石专家委员会,指导我国南极陨石学研究工作,负责评审国内外研究使用南极陨石样品的申请。

    从2006年起,我国南极陨石的分类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南、北极生物和地质标本资源标准化整理与共享试点”项目的资助,在3年内完成2350块样品的分类工作。目前已完成的第一批次683块陨石分类工作,分别由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桂林工学院、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等8个机构完成。

 
 
 相关链接
· 中国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在中山站上过大年
· 南极昆仑站建设工程进展顺利 预计28日前后建成
· 国家测绘局向中国第二十五次南极考察队致以慰问
· 中国南极中山站极地考察卫星网络通讯系统建成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