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工人在海拔3200米的连湖工地午餐。青藏铁路西格(西宁—格尔木)二线工程穿越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古老荒原,这里高寒缺氧,冬季更是风雪迷漫,滴水成冰,气温低达零下30摄氏度。施工单位克服重重困难,创造条件为工地送去热菜、热饭,工人们告别了过去的“冰碴饭”、“冻馒头”,极端气温下,建设工地洋溢着“以人为本”的浓浓暖意。 新华社记者 文贻炜 摄

12月24日,工人在海拔3200米的连湖工地午餐。青藏铁路西格(西宁—格尔木)二线工程穿越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古老荒原,这里高寒缺氧,冬季更是风雪迷漫,滴水成冰,气温低达零下30摄氏度。施工单位克服重重困难,创造条件为工地送去热菜、热饭,工人们告别了过去的“冰碴饭”、“冻馒头”,极端气温下,建设工地洋溢着“以人为本”的浓浓暖意。 新华社记者 文贻炜 摄

12月24日,工人在海拔3200米的连湖工地午餐。青藏铁路西格(西宁—格尔木)二线工程穿越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古老荒原,这里高寒缺氧,冬季更是风雪迷漫,滴水成冰,气温低达零下30摄氏度。施工单位克服重重困难,创造条件为工地送去热菜、热饭,工人们告别了过去的“冰碴饭”、“冻馒头”,极端气温下,建设工地洋溢着“以人为本”的浓浓暖意。 新华社记者 文贻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