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宜昌12月25日电(记者江时强、徐烨)记者从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获悉,从12月25日起,航行在长江三峡大坝——葛洲坝之间40多公里河段的船舶,实施分道航行的原则,以优化三峡水域通航环境,改善通航秩序,确保两坝间水域安全。
分道航行的基本内容是:船舶航经长江三峡两坝间水域,在每年6月1日18时到9月30日18时的洪水期期间,以“上行走缓流或航道一侧,下行走主流或航道中间”为基本原则设置航道;每年10月至次年5月非洪水期期间,船舶各自靠右航行。
2003年6月三峡工程蓄水成库以来,长江中上游航运条件大大改善,船舶运力结构逐步优化,自航船增多,小型船队相应减少,船舶向大型化、标准化、大功率化转变。上行船舶受三峡库区船舶定线制惯性思维和本身船舶性能优化的影响,自发地改变多年的习惯航法,在过河段水域不过河,而选择沿本船右舷一侧水域继续上行。部分船舶过河、部分船舶不过河的混乱局面导致了船舶航路交叉、会遇频繁,这给船舶航行带来了巨大隐患,实行两坝间分道通航、规范船舶航路成了三峡水域航船的共同呼声。
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于2004年着手研究规范两坝间航路。2008年9月4日,交通运输部批准《长江三峡大坝——葛洲坝船舶分道航行规则》,决定自2008年12月25日起试运行,2009年1月1日起正式运行。
长江三峡水域分道航行的实施,将进一步规范航路,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提高三峡、葛洲坝船闸通航设施的运用效率,满足日益优化的大型化、标准化船舶通航需要,三峡两坝间水域将成为一条安全、畅通、快捷的“水上高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