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神舟七号代表团出席香港特区政府欢迎晚宴侧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08年12月06日   来源:新华社

    与香港市民一同“壮志凌云”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代表团出席香港特区政府欢迎晚宴侧记

    新华社香港12月5日电(记者 朱华颖 陈思武)“神舟升空,壮志凌云”,当写有这8个字的纪念碟由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亲手赠送给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代表团团长张建启时,全场掌声一片。而当张建启揭开台上的“神秘帘幕”,露出代表团带来的大礼——精美夺目的神舟七号模型时,掌声、惊叹声经久不息。

    这是欢乐的相聚,也是自豪的分享。5日抵港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代表团当晚在香港会展中心出席特区政府举行的盛大欢迎晚宴,与香港各界300多人同饮庆功酒,分享国家航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自豪与喜悦。

    在晚宴开始前,曾荫权与团长张建启以及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和部分代表团成员进行了简短会面,双方愉快地交谈,畅谈各自的感受,交换彼此的祝福。在晚宴上,曾荫权与张建启分别致辞,互赠纪念品,传递着代表团成员与香港市民间的深情厚谊。

    “代表团今天一来到香港,就立刻置身于欢乐的海洋,香港同胞与祖国航天工作者的心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张建启说,特区政府安排得特别细致、特别周到,大家都很感动,一下飞机,立刻就感受到香港市民的热情。

    张建启回顾了神舟七号飞天、航天员漫步太空的激动时刻。他说,今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全国同胞万众一心夺取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之后,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航天员首次成功实现空间出舱活动和空间科学实验,实现了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重大跨越,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

    “这是中华民族在攀登世界高科技征程中完成的又一个伟大壮举,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为伟大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无比荣耀和自豪。”张建启激动地说。

    曾荫权关切地询问了3位航天员在太空的感受和他们目前的生活,并用“刻苦”来赞美航天员的拼搏精神。他说,香港当前受金融海啸的影响,希望代表团的到来可以提升香港市民的信心,“给我们一些鼓励,让我们继续勇敢拼搏”。

    曾荫权说,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升空时受到全港关注,香港的传媒都派出相当规模的报道团进行全程报道,各学校的学生观看电视转播并展开讨论,大家都为神舟七号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

    曾荫权特别提到,希望代表团此行能更多接触到香港的青年人。张建启表示,目前正准备面对青少年设计建造一个载人航天科技展览馆,通过展示航天实物进行科普工作。 

香港舆论:航天精神激励港人逆境自强

    新华社香港12月6日电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代表团5日抵达香港,在当地引起热烈反响。这两天,香港各大报纸纷纷以显著篇幅,重点报道代表团来港活动及民众的思考。舆论普遍认为,航天员访港以自身经历鼓励人们坚毅面对逆境,为受到金融海啸冲击的香港经济打气加油,航天精神激励着香港人继续努力创新,开创美好明天。

    香港《文汇报》在专题报道中说,带着遨游太空的风采,神舟七号三位英雄航天员莅临香港,他们与七百万香港市民一道分享胜利的喜悦。

    报道认为,十几年来,中国的航天人在不懈努力的过程中,孕育出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品格——载人航天精神。与航天事业的技术成就一样,这一丰硕的精神成果,同样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大公报》在“航天英雄送来抗逆激励”的社评中说,此次神七航天飞行代表团访港,正值本港经济深受金融海啸困扰的时刻,各行各业经营困难。然而,客观环境不利不但无碍于航天英雄的访港,而且,人们都期望与他们近距离接触,以及重温神七升空过程,得到更多精神上的启发和鼓舞。

    社评认为,三位航天员成功迈出中国人遨游太空这一步的卓越经历,的确可以对一些身处逆境或感到彷徨无助、失去信心的市民以极大的启发。只要肯坚持、不放弃、多用脑,困难逆境都是可以克服的。

    《香港商报》在“学习神七精神 港人逆境自强”的时评中说,成功完成中国首次太空漫步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代表团开始访港,受到港人的热烈欢迎。他们除了与本港各界分享太空飞行和漫步的经验外,还与港人分享中国航天成果和发展进步的荣耀。更为重要的是,在金融海啸冲击下为大家打气,振奋人心,寄语港人要以一贯勤奋、拼搏的优良传统,坚持、努力、不要放弃,就像中国的航天事业一样,最终一定能“飞得最高,走得最快”。

    时评指出,近月来,不少市民饱受金融海啸冲击,对经济前景感到动摇。于此危难时期,航天员访港,可以提振士气,并成为港人的效法对象。诚如航天员所言,香港人有能力对抗逆境,只要坚持不放弃,我们一定能开创更好的明天。

    《明报》《经济日报》《星岛日报》《新报》《成报》等也纷纷发表专题报道或社评,展示航天员与香港市民交流互动情景,介绍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及其影响。

走进航天员的世界——“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开幕侧记

    新华社香港12月6日电(记者 陈思武 陈济朋)星空深邃,地球一片蔚蓝——由中国航天员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在太空中拍摄的一幅幅照片,以及神舟七号太空飞船返回舱等实物,一一展现在香港观众面前。

    6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唐英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建启,以及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等嘉宾,一起在香港科学馆为“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揭幕。

    “2008年9月27日,是中国航天科技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唐英年在展览揭幕式上致辞说:“我衷心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香港的航天员乘坐我国的航天器,跟随航天英雄的足迹,在太空漫步,向我们挥手。”

    揭幕仪式后,张建启与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等一起充当解说员,带领第一批观众,进入展馆,领略航天员的世界。

    “这是神舟七号飞船及长征二号F火箭模型,”张建启指着按比例缩小的模型,为观众进行解说,“我们的航天员就是乘坐它们进入太空的。”

    榨菜、酱猪肉饭、酱牛肉饭、鲍汁白灵菇、木须肉、土豆浓汤、各式月饼……神七航天员丰富的太空食谱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你们怎么吃,需要加水吗?”唐英年问身边的3名航天员:“味道怎么样?”

    翟志刚答道:“太空食品里面需要加水,摇一摇就可以。”

    张建启在旁边解释说,神舟七号的3名航天员这次飞行都没有专门时间吃饭,都是一边工作一边解决吃饭的问题。

    在地球上看起来简单的动作,到了太空则意味着一系列的挑战。航天员的手套怎么耐得住太空的低温?如何让国旗在真空的环境中展开?航天员需要时刻穿着航天服吗?面对观众一个又一个问题,3名航天员和其他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工程负责人一一解答。

    展览除了重现航天员的工作情景外,还特意展出了中国首名航天员杨利伟,以及首名实现太空行走的航天员翟志刚与他们家人一起的生活照,显示了他们铁汉柔情的一面。

    代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为航天展解说的张桐胜说:“我们展出航天员这些生活化的照片,是希望在航天员和老百姓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彩虹。”

    香港喇沙小学学生陈瑞祺经过几个小时的等候,终于在科学馆外见到了心目中的3名航天英雄,他兴奋得朝偶像们挥起了国旗和区旗:“终于见到他们了,我非常开心!真想早点看到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返回舱和太空食品,我都等不及了。”

    据了解,为期10天的“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在香港反响热烈,6.6万多张免费门票目前已基本派发完毕。

“我要飞得更高”——神舟七号激励香港青年一代成才报国

    新华社香港12月6日电(记者 吕诺)台上,实现了中国首次太空漫步的航天员和科学家们英姿勃发;台下,闪烁着兴奋目光的香港大学生们风华正茂。

    6日下午,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代表团一行来到香港中文大学,与香港8所高校的400多名青年学生畅谈理想抱负,展望祖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前景。

    当代表团一行步入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大讲堂时,早已等候在此的大学生们挥舞手中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热情地欢呼;当《义勇军进行曲》奏响,全场面向高悬的国旗和区旗肃立,共享伟大祖国的荣光。

    短片《太空足迹》,回顾了神舟七号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过程。当屏幕上出现航天英雄翟志刚顺利出舱、在太空中挥动国旗的历史画面时,同学们用掌声抒发激动和自豪之情。

    神舟七号取得了哪些技术突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对此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航天科技的光辉前景令同学们振奋,科学家生动幽默的语言不时引得同学们会心一笑。

    热烈的气氛,在3位航天员与同学们交流时达到高潮。

    分享太空之旅的经历和感受之后,航天英雄翟志刚动情地说:“我有幸成为中国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我深深地感到:是科技的伟大、祖国的伟大把中国人的足迹留在太空,是祖国的强大成就了载人航天事业的辉煌。我为祖国而感到骄傲!”

    英雄航天员刘伯明说:“我们经受住了考验,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圆满完成了祖国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人生因奋斗而精彩,事业因艰巨而辉煌。我希望同学们把聪明才智贡献到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中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起努力、一起奋斗!”

    英雄航天员景海鹏说:“是时代和所有航天工作者为我们铺就了飞天之路,是祖国和人民托起我们,把我们送入蔚蓝的太空。荣誉属于祖国,属于人民,属于所有华夏儿女,属于所有的航天人。我们愿意与同学们一道,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香港明天更加美好付出更大的努力。”

    一阵阵掌声如潮水欢腾,一双双眼睛像星星般闪亮。航天英雄们的每一句话,都印在大学生们年轻的心上。

    比起“神五”、“神六”,“神七”为何少了一对“翅膀”?航天服的脐带电缆是如何构成的?测控通信任务是中国独立完成的吗?中国何时能有女航天员?……同学们抓住难得的机会,连珠炮似的发问;航天员和科学家们面带微笑,耐心地解答。

    香港城市大学学生问:“当飞船进入黑障区,与地面通讯暂时中断时,3位航天员有没有紧张感?”刘伯明干脆地说:“我们三人心连心。返回时一路惊心动魄,冲击很大。所有动作完成后,我们都要互相对视。一看,都非常良好!”话音刚落,现场响起一片欢笑。

    香港大学学生问:“从事航天员工作最大的牺牲是什么?”翟志刚停顿一下,轻声说:“对家庭的照顾、对子女的教育都没有时间。我们对家庭、对爱人、对子女都有愧疚……”现场出现了片刻沉默。

    香港中文大学学生问:“你是否愿意在天上住上1年?”景海鹏深情地回答:“我非常愿意。我是一名航天员,我愿意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和航天事业。”一阵热烈的掌声,表达着同学们由衷的敬意。

    一次次对答,拉近了香港大学生与航天英雄们的距离;难忘的会面,激励着香港青年一代成才报国。

    “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原来是这样平易、这样亲切。”香港大学数学物理专业学生赵轩说,“他们让我懂得,青春和事业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的人生才更有意义!”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计算机系学生蔡峻蒲说:“各行各业都需要航天英雄们热爱祖国、不畏艰险、勇攀高峰、团结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将激励我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有朝一日报效祖国,我要飞得更高!”

 
 
 相关链接
·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代表团与香港新闻界见面
·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代表团抵港访问
·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代表团5日乘专机抵达香港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