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内罗毕12月4日电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同时也惠泽世界,让其他国家分享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集中的非洲大陆,人们更是切身感受到中国30年来巨大成就带来的实惠。如今,非洲国家将更多目光投向中国,认为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今年54岁的科塞夫是南非一家大型商场负责采购中国商品的业务代表,在过去30年间,他先后40多次前往中国,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他说,上世纪80年代初,除了瓷器和茶叶等中国传统出口商品外,中国其他可供采购的商品种类很少,让他感到很为难。而如今,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生产和出口的商品数量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在增长,他在采购时常常因为适合南非市场的产品种类实在太多而同样感到“为难”。
中国的发展不但使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也通过一系列交流与合作,让非洲人民分享到了发展的果实。如今,从衣服、玩具等日用品到电脑、通信网络设备等高科技产品,非洲人的衣食住行都打上了“中国制造”的印记。而非洲各大城市近年新崛起的地标式建筑,从埃及首都开罗的国际会议中心、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莫伊国际体育中心到坦桑尼亚新国家体育场,以及今年10月竣工通车、连接赞比亚和刚果(金)的姆瓦纳瓦萨大桥,均由中国政府援建或中国公司承建。打水井、建学校、筑公路、铺铁轨、修电站、架桥梁,在非洲各地都能看到中国人奋战的身影。
马里著名作家赛伊杜·博迪恩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非洲从中国的发展中得到了巨大的实惠,中非合作是非洲发展的通途。非洲可以通过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以及与中国在多领域开展合作来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
南非贸工部官员曼努埃尔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对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南非政府对中国的发展模式有着浓厚的兴趣。
赞比亚酋长院主席穆梅纳酋长(封号)表示,对外开放的国策将中国推上了飞速发展的轨道,赞比亚人民愿意与中国人民进行广泛而深厚的合作,并“渴望从中国的沧桑巨变中学习宝贵的发展经验”。赞比亚卢阿普拉省的科西巴酋长(封号)雅各布·姆万萨·卡宾加则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创造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智慧的结晶。
从另一方面来说,非洲国家感受到中国发展的实惠,寄希望于中国经验,也是因为多年来双方的交流不断深化,合作领域不断扩展。可以说,改革开放30年,也是中非在多领域的友好合作不断加强的过程。中国对非政策自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意识形态从强调到弱化、交流领域从单一到多元、合作性质从注重经济援助到强调互利双赢的三重转变,从而营造了如今双边关系的良好局面。
在政治领域,中非政治关系在广泛的基础上逐步加深,高层互访频繁。中国2006年成功主办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为中非关系史上的一大盛事,对巩固和发展中非友好关系具有重大意义。中国高层领导人随后的非洲之行更进一步促进了对非优惠政策的逐步落实。
在经贸合作方面,中非贸易额从1977年的7.2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733亿美元,在30年内增长百倍。“中国制造”深入非洲人民的日常生活。同时,非洲各国的出口产品,包括能源、原材料以及工业制成品,也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在文化交流方面,从中非艺术团组互访、人员交流培训到2004年的“中非文化主题年”、非洲国家开设中国文化中心、21所孔子学院相继“落户”肯尼亚等14个非洲国家,非洲各国掀起空前的“汉语热”和“中国热”。
可以说,中国元素已深植非洲生活的方方面面,遍地开花。中非传统友谊历久弥坚,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和互利双赢的合作局面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但让中国走上了强国之路,也给非洲国家和人民带来实惠和可资借鉴的经验。(综合新华社驻约翰内斯堡分社记者梁尚刚、李建民,驻洛美分社记者李本忠,驻达喀尔分社记者陈顺,驻罗安达分社记者戴阿弟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