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台风"黑格比"22日夜-23日上午将入南海 影响琼粤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08年09月22日   来源:新华社

台风“黑格比”将入南海 影响琼粤

    新华社海口9月22日电(记者赵叶苹)记者从海南省气象台获悉,今年第14号台风“黑格比”将于22日下半夜到23日上午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强度继续加强,海南、广东等省份将受到明显影响。

    据介绍,“黑格比”于19日20时在西太平洋洋面生成,22日2时,台风中心位于北纬18.8度,东经124.8度,也就是菲律宾东北部洋面,中心最大风力12级,风速达每秒35米,7级大风范围半径350公里,10级大风范围半径100公里,预计未来一天内,台风中心将以20公里左右的时速向西北移动,逐渐靠近巴士海峡,并于22日下半夜到23日上午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强度继续加强。

    进入南海之后,海南、广东、福建等南方省份及海域天气将受其影响。据海南省气象台监测,受南海低压槽影响,海洋方面,22日夜间到23日白天,北部湾海面,海南岛四周海面,多云,东北风5级;西沙、中沙群岛附近海面,多云有雷阵雨,偏北风5级,雷雨时阵风7级。陆地方面,22日夜间到23日白天,海南岛北部、中部、东部天气多云转雷阵雨;海南岛西部、南部天气多云。

    台风“黑格比”,英文名为Hagupit,名字来源于菲律宾。

台风“黑格比”时隔6年将“重游”粤中

    新华社福州9月22日电(记者来建强)福建省气象台22日最新预报,今年第14号台风“黑格比”23日将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并向广东中西部沿海靠近。福建省气象专家说,这将是台风“黑格比”时隔6年后的“故地重游”。

    专家分析,时隔6年的两个“黑格比”不仅出现的时间相仿,路径也相似。2002年9月10日,当年编号为第18号热带风暴的“黑格比”在南海生成,随后加强为强热带风暴在粤中阳江一带登陆,它在登陆前就给广东、福建南部带来较大范围的降水,登陆后继续深入内陆腹地。

    今年9月19日20时,第14号热带风暴“黑格比”在菲律宾以东的洋面上生成,21日14时“晋级”为台风。“黑格比”未来两天的路径比较稳定,横穿巴林塘海峡和巴士海峡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后,接下来就走6年前的“老路”,直逼粤中沿海,并将在此间登陆。

    专家说,“黑格比”这个名字为国际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成员菲律宾提供,“Hagupit”意为鞭子。2000年开始,由中国、柬埔寨、美国等14个台风委员会成员提供了140个名字,轮流命名在西北太平洋及中国南海生成的台风。由于在此间洋面生成的台风一年内不会超过50个,所以这些名字在同一年不会有重复,但时隔几年就会重复。

    福建省气象台预报,22日起,台风“黑格比”外围将影响福建南部沿海、广东中西部沿海。22日夜里到23日,福建中南部沿海风力由6级逐渐增强到10级。23日到24日,厦门、泉州、漳州3市局部有大雨到暴雨,24日夜里到25日早晨,龙岩、漳州、厦门3市局部有大雨到暴雨。

新闻分析:今年台风“早出晚归” 加倍防范“秋台”破坏

    新华社福州9月22日电(记者来建强)福建省气象专家说,今年第14号台风“黑格比”可能将严重影响广东中西部及周边地区。今年台风出来得早,走得也会偏晚,尤其要加倍防范秋季台风的破坏。

    据福建省气象台监测,22日5时,台风“黑格比”中心位于北纬18.9度,东经124.0度,中心气压965百帕,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3级(38米/秒),7级风圈半径350公里,10级风圈半径100公里。预计,台风中心将以每小时20—25公里向广东中西部沿海逼近。专家分析,“黑格比”具有风圈半径大、移动速度快、强度将继续加强等特点,表明其破坏力很强。

    专家说,“黑格比”从9月19日20时在菲律宾以东的洋面上生成后,受到偏东气流导引一直稳定地朝西移动,这也是“秋台”所具有的典型特征。今年台风有偏多的趋势,一般台风多发的年份是台风出来得偏早,走得也会偏晚。4月中旬,第1号热带风暴“浣熊”光临了海南,打破了自1949年以来台风登陆我国最早的记录。因此防范“秋台”工作不容松懈。

    “黑格比”如登陆广东,它将是今年继“风神”“北冕”“鹦鹉”之后登陆广东的第4个台风。它还将深入内陆带去大范围的强降雨,极可能引发城市内涝、山区泥石流等灾害,对交通旅游、农业、养殖业等危害性较大。

    专家回顾,近5年来造成较大破坏的台风相当多是“秋台”,其中有2003年9月的“杜鹃”台风、2005年10月的“龙王”台风、2007年10月的“罗莎”台风等。“龙王”台风因造成灾害过大而被国际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从台风命名表中删除,永不续用。

“黑格比”24日将正面袭击广东

    新华社广州9月22日电(记者徐清扬、闫洁)今年第14号强热带风暴“黑格比”已于21日下午加强为台风。据广东省气象台预报,“黑格比”将以20公里左右的时速向西偏北方向移动,逐渐靠近巴士海峡,22日下半夜进入南海北部海面后移速加快,强度进一步加强,将于24日在广东中西部沿海地区登陆。

    受“黑格比”环流影响,粤东海面风力23日起将逐渐加大到7—9级,珠江口外和粤西海面风力将先后加大到8—10级。23日夜间起,广东中西部沿海地区风力也将逐渐加大到7—10级。其中,台风中心经过的附近海面和地区旋转风将达12—13级。

    预计23日夜间到25日,广东省珠三角和粤西地区将有一次暴雨到大暴雨甚至局部特大暴雨的降水过程,粤东地区有大雨到暴雨,其余市县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此外,22日至23日,广东大部分地区仍将维持高温酷热天气。

    由于“黑格比”具有强度强、移动快的特点,广东省气象台提醒海上作业船只和人员须及时回港避风,有关部门应加强防御大风灾害和强降水可能诱发的城乡积涝、山洪地质灾害等衍生灾害。

新闻背景:台风命名五花八门趣味多

    新华社福州9月22日电(记者来建强)福建省气象台最新预报,今年第14号台风“黑格比”23日将进入南海海面,并向广东中西部沿海逼近。气象专家说,“黑格比”这个名字是由国际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成员菲律宾提供,意思是“鞭子”。

    2000年1月开始,中国、柬埔寨、美国等14个台风委员会成员各提供10个名字,轮流命名在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生成的台风。这些名字五花八门,有的还十分有趣。

    从台风名字来源看,有动物、植物、星座、人名、神话人物、地理名词等。我国提供的10个台风名字分别是海葵、玉兔、风神、杜鹃、海马、悟空、海燕、海神、电母、海棠,其中神话人物就占了5位。今年9月中旬袭扰闽浙沿海的“森拉克”为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提供,“森拉克”是当地的女神。

    日本提供的全是星座名,今年8月6日登陆在广东阳西的热带风暴“北冕”一名即出自日本。我国香港提供的10个名字中包含了3座当地的山峰:凤凰山、马鞍山和狮子山,其中台风“凤凰”今年7月28日夜间登陆福建福清。

    根据台风委员会惯例,对于一些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台风,其名字可由受影响的国家或地区建议停用。今年新启用的台风命名表出现了5个新面孔:澳门提出的“三巴”是当地旅游名胜;泰国提出的“山竹”则有“水果皇后”之誉;老挝提出的是当地南部最美丽的瀑布“丽琵”;菲律宾提出的“马力斯”意为快速,以及越南提出的“山神”。这5个新面孔取代了旧有的“象神”“珍珠”“碧利斯”“榴莲”及“桑美”。

    2006年,台风“珍珠”是有记录以来在5月进入南海最强的热带风暴,横扫了我国东南沿岸地区;台风“桑美”于当年8月在闽浙赣造成严重灾害。“象神”“榴莲”“碧利斯”肆虐菲律宾、越南,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