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残奥会让世界惊喜 各国友人称赞两奥运同样精彩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08年09月13日   来源:新华社

北京残奥会与奥运会同样精彩
——访法国残疾人运动联合会主席

    新华社巴黎9月12日电(记者李学梅)“北京残奥会已经是我参加的第六届残奥会了,我觉得它超越了此前的五届,它与之前举行的奥运会同样精彩”,法国残疾人运动联合会主席热拉尔·马松11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残奥会期间,马松一直留在中国陪伴法国代表团。他说,残奥会与奥运会存在关联,但他并不认为残奥会是依附于奥运会的“小兄弟”,从参加的人数来看,这是仅次于奥运会的国际第二大运动盛会。

    马松说,他自己先后参加过汉城、巴塞罗那、亚特兰大、悉尼和雅典残奥会,但北京残奥会与前几届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与奥运会同样精彩,“同样的后勤保障、同样美丽的场馆、同样欢呼的人群,同样热情周到的志愿者……”,马松用了一连串的排比来描述他的感触。

    除此之外,选手在比赛中的竞争也是日益激烈。马松注意到,不少国家的残疾人运动进步非常快。他以法国选手阿·埃尔-阿努尼为例说,阿努尼在上届雅典残奥会上拿下了4个田径项目的金牌,但在9日进行的她最有把握的800米比赛中,却仅获得一枚银牌。另外,法国曾在残疾人乒乓球项目上具有绝对实力,但是现在也要面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挑战,“这些都说明了北京残奥会的竞技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运动员们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马松告诉记者,残奥会期间的很多场景令他深深感动,比如运动员们的自强不息,或是志愿者们的热情服务,但是令他印象最深的还是残奥会开幕式。他说:“这是一个美好而感人至深的开幕式,充满深意,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人道主义精神。”

    马松至今仍然记得其中的两幕情景,其一是在四川地震中失去左腿的女孩李月和聋人舞蹈演员共同表演的芭蕾舞,其二是残疾人火炬手侯斌用双手攀绳点燃火炬,“他们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塞内加尔残联主席:北京残奥会让世界惊喜

    新华社达喀尔9月12日电(记者徐小军)塞内加尔全国残联主席赛内·哈涅11日对媒体说,中国履行了诺言,北京残奥会办得和奥运会一样精彩,让世界惊喜。

    哈涅说,北京为各国残联和残疾人运动员提供了最佳的交流场所。世界对北京残奥会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热情,残奥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门票被订购一空就是证明。

    哈涅还说,塞内加尔选手参加北京残奥会标枪和赛跑两个项目的比赛,他们参赛的主要目的是向其他国家运动员学习,希望他们通过高水平的比赛获得更大进步。 

欧盟官员说北京残奥会体现人文精神和社会团结

    新华社布鲁塞尔9月12日电(记者尚绪谦 刘秀荣)欧盟教育、培训、文化和语言多样化委员扬·菲格尔12日在布鲁塞尔接受中国记者专访时说,北京残奥会体现了人文精神和社会团结。

    出席了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的菲格尔说,北京残奥会气氛热烈,不仅体现在运动员中间,观众中间也是如此。他说,北京残奥会对促进公平、团结的精神,以及展示人类价值都是重要的。北京残奥会不仅仅是比赛,还是体现人文精神和社会团结的节日。北京残奥会运动员人数、观众人数以及比赛项目均出现增加,这是非常积极的信号。

    菲格尔还对北京残奥会的组织工作表示赞赏。他说,比赛场馆以及残奥村的住宿、交通、伙食等均经过精心准备,北京残奥会与北京奥运会的准备工作均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菲格尔同时称赞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不仅具有文化底蕴,还体现了人文因素,特别是残奥主火炬的点燃方式令人感到震撼。他说,他在残奥村见到了点燃主火炬的残疾运动员侯斌,认为他被任命为全球首位残奥大使有助于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残疾人融入社会。菲格尔还对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左腿的小姑娘李月的芭蕾表演赞不绝口。他说,李月的例子说明即使有人在灾难中致残,仍然可以展现自我。

    菲格尔说,在北京期间,他代表欧盟委员会与欧洲残奥委会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欧盟委员会将在未来数年内向欧洲残奥委会提供资金支持,致力于残疾人融入社会的事业。同时,欧盟也将与国际残奥委会进行积极合作。

土耳其官员和民众盛赞两个奥运同样精彩

    新华社安卡拉9月12日电(记者郑金发)北京奥运会的热闹刚过,残奥会赛事又已如火如荼地展开。一些土耳其官员和民众认为,北京奥运会呈现的是精彩、奔放,而他们从残奥会中体会到的则是感动。

    土耳其外交部长巴巴詹在会见即将离任的中国驻土耳其大使孙国祥时祝贺北京成功地举办了一届高水平的奥运会,并认为残奥会也十分精彩。他表示,两个奥运会充分展示了中国杰出的组织水平和强大的综合国力。

    土耳其安卡拉残疾人协会副主席阿依登对新华社记者说,本次残奥会的开幕式让人耳目一新,轻柔而幽远的音乐,配合演员们特别是残疾人演员投入的表演,让人产生发自内心的共鸣。

    土耳其大学教授艾辛·埃尔代姆说,在北京奥运会中有很多感人事迹,但更多的感动出现在残奥会赛场上。失去双腿的运动员在跑道上奔驰、失去双臂的运动员在泳池中穿梭、坐着轮椅的运动员在场馆中拼搏,这些都让人产生无名的感动,带给人们心灵上的震撼。

    不少土耳其人还表示,北京残奥会志愿者细微周到的服务、设计良好的公共设施以及热情的观众都为残奥会增添了色彩,而残疾人运动员诠释出的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热爱生活和超越自我的精神风貌也使他们不再“残缺”。

捷克友人希望北京残奥会和奥运会一样成功

    新华社布拉格9月12日电(记者孙希有 丁宜)残奥会开幕一周以来,“北京奥运会”“北京残奥会”成为捷克媒体上经常出现的词汇,也是许多捷克友人同新华社记者交谈的热门话题。他们在交口称赞北京奥运会的同时,也关注正在举行的残奥会,希望两者同样成功。

    捷克旅游作家记者协会主席伊万·切尔尼对记者说,北京奥运会是一场真正无与伦比的盛会,向世界完美地展现了中国的杰出形象。事实证明,任何人都无法阻挡中国继续向前发展的步伐。“我衷心希望残奥会能够像奥运会一样成功!”

    捷克布拉格生命科学大学的彼得·斯卡拉说,北京奥运会改变了中国在捷克人心中的形象,捷克人开始从不同视角更加客观地看待中国的发展变化。北京奥运会是一届非常成功的奥运会,也是很难被超越的一届奥运会。

    在残奥会开幕式上,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火炬手侯斌攀绳点燃主火炬和四川女孩李月用双手翩翩起舞的情景令斯卡拉赞叹不已。他说,残疾人虽然身体有缺陷,但他们在体育上取得的成绩、在生活中拼搏的劲头让许多健全人都望尘莫及。

    谈及捷克代表团在本届残奥会上取得的成绩,捷克一份妇女杂志的记者卡特琳娜兴奋地说:“捷克运动员的表现太出色了,他们真是好样的,我很期待他们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再创佳绩!”卡特琳娜说,现在她每天都关注残奥会赛事情况。

专访:北京残奥会为残疾人融入社会开辟重要途径
——访世界盲人联合会前主席基奇·努德斯特伦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9月12日电(记者和苗 吴平)在瑞典盲人协会一间明亮而温馨的办公室里,刚刚卸任的世界盲人联合会前主席、瑞典盲人协会副主席基奇·努德斯特伦对新华社记者说:“北京残奥会为促进世界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它为残疾人融入社会开辟了重要途径。”

    努德斯特伦非常关注北京残奥会,每天都要收听电台广播里关于赛事的报道。两年前作为世界盲人联合会主席访问北京时,努德斯特伦就感受到北京残奥会准备工作的细致入微,而目前正在举行的盛会更印证了她对北京残奥会成功举办的预期。

    她说,从参加比赛到衣食住行,残疾人运动员在北京都受到尊重和优待。他们在赛场上奋力拼搏时,中国观众为之呐喊和助威。最让努德斯特伦感到高兴的是,瑞典残疾人在北京残奥会中已屡创佳绩,“残疾人一样能够赢得喝彩、金牌和荣耀”。

    努德斯特伦在瑞典盲人协会工作已有25年时间。她说,残奥会促进了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对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全世界残疾人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在北京举办的残奥会更是为残疾人融入社会和获得尊重起到了推动作用。她说:“通过北京残奥会这一途径,瑞典、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残疾人都将向一个更公平、消除歧视和无障碍的社会靠近。我们领会了北京残奥会的世界精神——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残疾人也有信心在未来获得更多精彩。”

    努德斯特伦曾多次访问中国,她赞赏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这样的机构,并认为残疾人非常需要一个保护和协调机构来引导,为他们表达心声,维护他们的权益。她相信,北京残奥会结束之后,无论是在残疾人公共设施建设,还是残疾人就业和教育水平方面,中国都将更上一层楼。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