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7月15日电(记者 刘毅非)记者在15日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省会城市暨部分大中城市侨联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了解到,我国各级侨联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在“引资”的同时“引智”,促进侨企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探索出侨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在华侨捐赠项目的导向上,许多城市的各级侨联改以往的城乡并举为重点向农村倾斜,“以侨哺农”,把更多的华侨捐赠项目引导到新农村的公益事业上来,并鼓励侨胞的小额捐赠参与改变村容村貌的建设。仅慈溪市侨联两年来就引进侨资参与新农村建设项目10个,合同利用外资1.2亿美元。
一些地区的侨联还开展了“引智”计划,建立了“留学人员智力库”、“企业需求库”。余姚市提出的“侨企联村”制度从去年开始,选取10家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重点侨资企业与农村结对,通过村企联动实现农村资源和企业资源优化组合,企业老总为结对村当好“发展顾问”“经济顾问”“社会顾问”“实事顾问”“文明顾问”,两年来“十家侨企联十村,共建共享新农村”取得显著成果。
富阳市等城市也在侨界展开了诸如“百家侨企联百村”的活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方面侨联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宁波还在该市的湾底村建立了新农村建设侨务工作示范基地,并对该示范村实行侨联、街道、村三级联动,走出了一条“村为基地、侨为媒介、企为重点、民为根本”的新农村建设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