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4月16日电(记者王蔚)“国家海洋局海洋赤潮灾害立体监测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16日在位于上海的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海洋监测技术研究及成果应用与海洋管理的结合工作揭开了新的一页。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指出,建立海洋赤潮灾害重点实验室,开展以赤潮立体监测技术、赤潮预警报及应急管理系统技术为重点的研究与应用示范工作,是加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对整合提升我国海洋赤潮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赤潮暴发频率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新赤潮藻种不断出现,近岸海域赤潮灾害日趋严重。我国东海海域的赤潮发生次数和面积明显高于其他海域,2001年至2007年,东海发现赤潮的次数近400次,累计面积达9.3万平方公里,分别为我国其他三个海域之和的1.7倍和3倍多。大规模海洋赤潮灾害给海洋生态环境、资源、公众健康和海洋经济带来了重大损害。
据介绍,国家海洋局海洋赤潮灾害立体监测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是赤潮的立体监测技术和预警报及应急管理系统技术。研究内容包括赤潮生态环境要素监测技术、赤潮生物及毒素检测技术、赤潮遥感监测技术、赤潮立体监测系统集成技术与标准规范、赤潮数值模拟预警报及预测技术、赤潮应急保障业务化系统技术、赤潮生态环境安全影响评估与防治技术等。
国家海洋局要求将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赤潮监测技术研究、应用、交流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