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在天津港东疆港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宣布,我国迄今规划面积最大的保税港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一期4平方公里开港!
海岸边, 码头作业区绿色集装箱装卸桥巍然高耸,一排排集装箱吊装出发;物流加工区20万平方米的仓库陆续投入使用;联检服务中心大厅,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海事等监管部门联合办公,快捷有序。这里是我国北方国际航运和物流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区,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标志区。
先行先试 承担改革使命
张丽丽,身兼东疆港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的天津港集团副总工程师,此刻她眼中的保税港区,像一个刚出世的孩子,健康漂亮。规划建设中的东疆为天津港最年轻的港区,是利用疏浚航道弃土人工吹填造陆的半岛,三面环海,一面与陆地连通,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3公里,包括码头作业、物流加工、综合配套服务三大区域,其中前两个区域中的10平方公里,江南平台入口
批准设立保税港区。
2004年天津港集团开始吹填造陆,迄今吹填泥方量1.9亿立方米,成陆16平方公里,被称为循环经济的一个范例。
天津市委、市政府根据东疆港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抓住机遇,提出了将东疆港区辟建为保税港的设想并上报江南平台入口
。2006年5月,江南平台入口
下发《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出为适应天津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需要,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在天津港东疆港区设立保税港区。
同年8月,江南平台入口
正式批复设立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指出其功能和税收、外汇政策参照上海洋山保税港区的有关规定。“此外,可根据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相关要求,在机制、体制创新等方面先行试验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赋予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先行先试的历史使命。
天津市政府随即成立了东疆保税港区筹建领导小组,确定了2007年底首期封关运作的目标,建港全面提速。
今年1月,海关总署《关于支持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总体意见》说,支持东疆保税港区建设,“逐步形成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相仿、具有全面保税功能的大型综合性‘海关保税监管区域’”。条件成熟时,在此进行建立自由贸易港区的改革探索。
“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的探索终于破题、起航。
自主创新 泥潭耸立码头
“很累,但有强烈的成就感!”傅海峰望着保税港区宽阔的集装箱码头说,他是天津港东疆建设开发公司工程部副主任、工学博士,东疆港区海上和陆地的第一根桩都是他组织打下的。傅海峰回忆,第一批登岛的建设者只能站在西内堤2.5米的围埝上,其余都是吹填的淤泥。无水、无电、无路,人员、设备、物资,连一瓶水都要靠小船从对岸20公里外运过来,条件异常困难。
淤泥吹填的陆地,如同一片沼泽,建设者们在泥浆上铺着荆笆,踩着荆笆,迈出了第一步。软基处理,为不陷入没顶的淤泥,工人们用绳子系腰进行作业。海上最大风力9级以上,地面最热40摄氏度以上。潮涨潮落,工程船随之起起伏伏,坑洼不平的路,飞扬的尘土让人感到艰苦和枯燥。“智慧+勤奋+毅力+团队”, 张丽丽列出东疆建设者成功的等式。
在东疆建设高潮,挖泥、打桩、起重、拖轮、交通、材料运输70余条船舶在海面上往来穿梭,数平方公里的岛上万名建设大军平行施工。
自主创新抢时间,是建设者的制胜法宝,天津港集团董事长于汝民说。从“船运粉细沙,泵船上岸”工艺到靠船构件直角改圆角,从改进GPS定位方法到引进混凝土面层抹光新设备,东疆保税港区建设进程中的管理、设计、施工,每一步都伴随着大胆创新。19项技术创新成果得到应用,两项工艺获得国家专利,天津港集团规划建设部部长李伟介绍,由深水围埝、吹填成陆技术到集装箱码头建设,甚至世界港口建设中的尖端技术和从未遇到过的技术问题,在东疆港区全都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咨询和研究。“东疆保税港区是一个巨大的科技创新成果,” 李伟称。
没有实例为参考,施工条件千差万别,设计、建设、监理、监测单位遇到难题,现场马上协调,从不过夜,经常深夜推敲方案,清晨付诸实施。注重质量,不留死角,“因为没有时间返工,必须一次达标,”天津港监理公司副总经理周青松说。
18个月,我国单项码头工程规模最大的集装箱码头耸立,8个月,保税港区的运作中枢、3.1万平方米联检服务中心拔地而起。全程施工无一起安全事故,码头质量申请国家级大奖。而这样又好又快的速度是在边吹填边建设的泥潭上出现的,堪称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一个壮举和缩影。
东疆保税港区的建设,国家相关部委、天津方方面面倾注了巨大的心血。许多负责同志深入港区现场调研,解决问题,探索经验,谋划长远,称赞这里是震撼世界的舞台。
开发开放 描绘壮阔画卷
东疆保税港区重点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五大功能,建设者在泥潭搭起了舞台,出演的是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戏,体制、机制的突破与创新。海关总署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天津市在东疆保税港区基础与监管设施建设的同时,根据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要求,与国际接轨,反复研讨,勾画设计东疆保税港区先行先试的模式,朝向自由贸易港区进行探索。
东疆保税港区集港口、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等优势于一体,功能整合,政策叠加,天津海关关长黄胜强说,这里与传统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比较,增加了港口作业功能,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区港联动,是目前内地对外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特殊功能区。
天津检验检疫局探索特殊监管区域内的查验模式,在东疆保税港区集中查验、集中审单、集中转检运输,建立集中查验场库和电子平台,实施网上申报,电子集中审单,出区进口的货物,可加封调到二线区域或转往内地施检,加快流程。
天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矫捷介绍,与已运行的国内保税港区相比,东疆保税港区突破性地提出,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实行特殊的监管、税收、外汇、贸易、投资和航运政策,进行综合配套改革,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度开放的综合贸易港区。
东疆保税港区依法推行改革,天津市政府通过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管理规定》已于11月1日起施行,为体制机制的创新立法。
——创新的口岸监管体制。给予口岸联合监管协调委员会以法律地位,由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海事、保税港区管委会等单位组成,联合查验,信息共享,设施共用。对境外入区的货物,检验检疫部门只检疫不检验;对入区的国际航行船舶,实施电讯检疫或者码头检疫,一般不再锚地检疫;对进出保税港区的危险货物,实行异地电子申报,对诚信等级高的企业所申报的危险货物,可视为内陆直接装船,不再开箱查验。
——便捷的贸易通关制度。保税港区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海关实行备案管理,不实行进出口许可证件管理;从境外入区的货物予以保税或者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从保税港区运往境外的货物,免征出口关税;从保税港区进入国内的货物,按实际状态征税;保税港区企业生产的供区内销售或者运往境外的产品,免征相应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自由流转;国内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
东疆保税港区犹如强大的磁极,吸引众多国内外集装箱班轮公司、物流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纷至沓来,挥师东疆。
到2010年,天津港东疆港区30平方公里整体成陆,10平方公里保税港区全部封关。
这里,一片投资的热土,一幅开发开放的壮阔画卷。 (记者 傲腾 陈杰 沈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