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图片新闻
 
50年不褪色“文艺红旗”:内蒙古乌兰牧骑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07年08月04日   来源:新华社

 

    内蒙古乌兰牧骑--50年不褪色的“文艺红旗” 内蒙古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队员在自治区第18届旅游那达慕上进行传统服饰表演(摄于2007年7月25日)。 1957年6月1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草原深处的苏尼特右旗,9名草原牧民的儿女,依靠手中仅有的4件乐器组建了一支牧区小型文艺演出队。他们乘坐两辆古老的勒勒车,在54天里行程3000多公里,演出30多场,把自己创作的文艺节目送到了最偏远的蒙古包。从此,这支演出队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乌兰牧骑。乌兰牧骑,蒙语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是蒙古族独有的、在草原上进行流动演出的文艺团体。以诞生在苏尼特右旗的这支小小的红色演出队为种子,内蒙古的乌兰牧骑目前已经发展到68支,队员达到2000多人,每年为基层群众义务演出5000多场。 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内蒙古乌兰牧骑--50年不褪色的“文艺红旗”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冒着风雪赴该旗的冰雪那达慕进行表演(摄于2007年1月10日)。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内蒙古乌兰牧骑--50年不褪色的“文艺红旗”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牧骑的队员正在基层为群众演出(摄于2005年8月10日)。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内蒙古乌兰牧骑--50年不褪色的“文艺红旗” 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乌兰牧骑队员在一次小型那达慕上为牧民演奏马头琴(摄于2006年7月)。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相关链接
· 内蒙古积极打造民族文化大区 马头琴奏响新旋律
· 北京与内蒙古签署对口帮扶合作协议 刘淇发贺信
· 北京内蒙古签署对口帮扶合作协议
·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有3处火情 已赴扑救
· 内蒙古建设中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
· 内蒙古口岸经济架起国际合作金桥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