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牧骑--50年不褪色的“文艺红旗” 内蒙古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队员在自治区第18届旅游那达慕上进行传统服饰表演(摄于2007年7月25日)。 1957年6月1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草原深处的苏尼特右旗,9名草原牧民的儿女,依靠手中仅有的4件乐器组建了一支牧区小型文艺演出队。他们乘坐两辆古老的勒勒车,在54天里行程3000多公里,演出30多场,把自己创作的文艺节目送到了最偏远的蒙古包。从此,这支演出队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乌兰牧骑。乌兰牧骑,蒙语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是蒙古族独有的、在草原上进行流动演出的文艺团体。以诞生在苏尼特右旗的这支小小的红色演出队为种子,内蒙古的乌兰牧骑目前已经发展到68支,队员达到2000多人,每年为基层群众义务演出5000多场。 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内蒙古乌兰牧骑--50年不褪色的“文艺红旗”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冒着风雪赴该旗的冰雪那达慕进行表演(摄于2007年1月10日)。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内蒙古乌兰牧骑--50年不褪色的“文艺红旗”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牧骑的队员正在基层为群众演出(摄于2005年8月10日)。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内蒙古乌兰牧骑--50年不褪色的“文艺红旗” 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乌兰牧骑队员在一次小型那达慕上为牧民演奏马头琴(摄于2006年7月)。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