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1日电(记者殷耀 任会斌)内蒙古自治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实现经济的飞跃,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内蒙古厉行资源节约与保护,探索资源经济稳步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作为资源富集区,内蒙古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开发条件优越,已发现的134种矿产资源中,保有储量居全国前十位、前三位的分别有66种和28种。其中,煤炭远景储量在1.2万亿吨左右,稀土储量居世界首位。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资源优势拉动内蒙古经济快速发展,但是部分地区一度也曾出现资源开发秩序乱、浪费严重的问题。如作为国家重点能源基地的鄂尔多斯市,1998年之前曾建有地方煤矿1900多座,一些地区井架林立,部分小煤矿平均回采率只有百分之十几,大量资源被破坏、浪费。
如今,类似的景象在当地已被禁绝,大量规模及安全不达标的小煤矿已经关闭。据鄂尔多斯市市长杜梓介绍,至2006年底,地方煤矿已压缩至276座,单井平均年产能已由过去的9万吨升至51万吨。杜梓说:“整合、技改完成后,地方煤矿平均回采率将由目前不足30%升至65%以上,矿井服务年限将延长一倍以上。”
与鄂尔多斯市一样,近年来,内蒙古在资源开发战略上努力纠正“穿旧鞋走老路”的现象,以实现资源的科学、有序利用。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了解到,2005年以来,内蒙古原有的1310处地方煤矿已压缩至498处。同期,内蒙古的原煤产量却稳步提高,由2.6亿吨增至去年的2.91亿吨。
据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赵双连介绍,目前内蒙古80%的煤炭产自30户国家和自治区重点煤炭企业。未来一二年内,内蒙古地方煤矿平均回采率将提高15%左右,仅此一项每年即可节约资源约4000万吨。
同时,内蒙古对其他资源的开发也趋于合理。针对部分地区在资源开发中乱采滥挖、“有水快流”、“吃菜心”的问题,近几年内蒙古以铁、锰、有色金属以及石灰岩、石膏、硅石等重要非金属矿产为重点,全面开展非煤矿山、选矿厂的清理、整合,资源开发秩序、布局日趋合理。据内蒙古国土资源厅统计,去年内蒙古已累计清理、关闭了非煤矿山104处、矿产加工企业384家。预计到今年年底,内蒙古拥有矿业权的企业将降至4200个左右,减幅达30%。
同时,内蒙古还严厉打击在资源开发、矿业权设立等工作中违法违纪、暗箱操作、商业贿赂等行为。仅2006年,内蒙古就查处1268起矿产违法违规案件,对1185个矿山进行停产整顿,吊销勘查许可证77个、采矿许可证614个,并对7人追究刑事责任。
赵双连告诉记者:“在资源开发利用上,地方各级政府已逐步认识到不能吃‘子孙饭’,更不能破坏、浪费!”
依照“产业延伸、产业集中、产业多元”的方针,内蒙古在新一轮发展中还突出“非资源化”的特点,加强资源转换力度。例如,近年来内蒙古延长了煤炭、铁矿、有色金属、天然碱等资源的加工链条,目前化工、冶金等产业均已成为推动内蒙古发展的支柱力量。目前内蒙古已建立起严格的矿业权有偿使用、资源最低开采规模管理等制度。未来几年内,内蒙古还将继续调整资源开发结构,淘汰落后开采、加工项目,查处乱采滥挖等行为,确保资源开发有规模、上档次。
赵双连说:“当前内蒙古经济发展正进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随着资源开发与保护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内蒙古的资源优势、效益将更加凸现,发展也将后劲十足。”
内蒙古强化节能减排发展好中求快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1日电(记者殷耀 任会斌)作为“一五”时期国家重点项目,包头第一发电厂的五台发电机组几乎与共和国同龄。就在内蒙古自治区喜迎六十周年大庆之前,它们光荣地“退役”了:6月底已被关停,下一步将被拆除。
就在此前不久,内蒙古乌拉山电厂一、二期工程的冷却塔等设施已被爆破拆除,共压缩装机25万千瓦。
“这只是关停工作的开始。”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赵双连介绍说,按国家要求,“十一五”期间内蒙古须关停小火电机组137.5万千瓦,力争关停227.8万千瓦。至2007年7月底,内蒙古已关停小机组100.8万千瓦,压小实现较大突破。
近年来,依托资源优势,内蒙古煤炭、电力、能源、化工、冶金等产业迅速壮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85%左右,拉动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内蒙古的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4790亿元,增长18%,经济规模已跃居全国第17位。但是,因经济处在上升期,加之以原材料、能源产品生产、输出为主的产业结构,导致内蒙古的单位产值能耗高出全国均值1倍以上,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据国家统计局7月公布的最新数据,2006年内蒙古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为2.413吨、5.37吨标准煤,较2005年分别降低2.5%和5.2%,单位生产总值电耗为1913.1千瓦时,增长11.61%。
据内蒙古经济委员会主任牙萨宁介绍,依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准入标准,近年来内蒙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仅2006年,内蒙古清理了能耗高、污染大、工艺落后的小煤矿、小钢铁、小水泥、电石、铁合金等企业1771家,淘汰落后生产能力3000多万吨。
内蒙古还对亿元以上的建设项目进行分类清理、整改,对390个项目采取了停建、缓建、注销等措施。目前,内蒙古已要求现有电厂全部建设脱硫、除尘等设施,新建甲醇装置规模必须在60万吨以上,新开工煤矿的机械化率必须达到90%以上,露天煤矿必须达到100%,煤炭就地转化率必须达到50%左右。
为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目前内蒙古已建立GDP能耗指标公告制度。“十一五”期间内蒙古还将对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煤炭六大耗能重点行业实行单位产品能耗监督管理和最高限额管理,并加强了对列入国家、自治区监测范围的包钢集团、包铝集团、北方重工集团等85家重点企业的监测。
同时,内蒙古还要求各地近期只能淘汰关闭而不能新建钢铁产能,小焦炉坚决淘汰,没有余地。同时,将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资产整合。
7月23日,宝钢集团、包钢集团已签署战略联盟协议,依托宝钢集团的技术,包钢集团在不增加产能的情况下,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升级,将年产值由270多亿元增至800亿元左右,标志着内蒙古以产业整合、升级带动节能减排的战略正取得突破。
“今后内蒙古的发展,将立足于资源,而非依赖资源。”牙萨宁说,在现有产业集中、延伸、升级的基础上,内蒙古将建立企业间资源再循环机制。同时,逐步实现产业多元化,2010年非资源产业比重将增至30%以上。
2007年,内蒙古还着力推行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制度,对年综合能耗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项目进行强制评估,不达标的项目将不予审批、核准。同时,以建立节水型工业为目标,加强冶金、化工等重点行业的污水治理、中水利用工作,从源头节水减排。
按照国家部署,“十一五”期间,内蒙古将累计淘汰落后钢铁产能459万吨、煤炭2000万吨、水泥500万吨、焦炭420万吨、铁合金60万吨、电石120万吨、铜冶炼4万吨、铅冶炼5万吨、锌冶炼1万吨。
“对于内蒙古来说,现在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大好机遇,通过节能减排工作,内蒙古的资源优势将得到更好的发挥,经济也将逐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牙萨宁说,“走过六十年历程的内蒙古自治区,将会迎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科学发展的崭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