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周济: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各地都在发展职业教育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07年03月3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记者 吴晶)在当地职业学校的帮助下,陕西农民把原本不值钱的农产品变成了渭北苹果、临潼石榴、陕北红枣等中外驰名的品牌,告别了贫困落后的局面。

    陕西省教育厅助理巡视员穆谦远在30日召开的2007年全国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积极向各地代表推介本省的经验。

    穆谦远说,自2003年以来,陕西省每年有200万名农民接受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他们经过培训后创造经济效益约20亿元。全省已有1000多个村创立农业品牌。

    “职业教育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生产方式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手段。”教育部长周济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各地都在发展服务农民的职业教育。”

    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说,在过去20多年间,浙江省的工业化、城市化不仅带动了本省三分之二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还吸纳了外省1200万个农村劳动力异地就业。但由于工业化、市场化的迅速发展,农民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不能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

    2001年,浙江省通过部门分工协作、分解培训任务、加强考核督查等形式,把农民技能培训作为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省财政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按比例进行适当补助,每年补助经费在3亿元左右。

    政府“埋单”让农民接受免费技能培训,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村劳动力参与培训的积极性。2004年到2006年,浙江省累计有500多万名农民得到了各种途径的技术培训。

    鲍学军指出,针对农村出现的新问题,各地都探索出不同模式:杭州市滨江区政府在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首批56名被征地农民学员中有43人顺利拿到了数控车床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并与当地高新企业签订用工协议;常山县政府将专项资金印制成相应面额的培训券,直接发放到需要培训的农民手中,让农民自主选择培训机构、项目和时间,促进了培训基地的质量竞争,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更好的效益。

    “职业培训不仅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还使各地挖掘出不同特色的培训产业。”鲍学军说。例如,衢州市针对当地农民外出打工的需要,积极打造保姆、保安、保绿和缝纫技术的劳务培训品牌;温州市已发展出农艺、养殖、汽修、印刷等近20个专业和工种。

    众多农业人口转化为人力资源,使农村经济焕发出新的生机。2006年,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35元,列全国第三位,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有机农业等高效模式层出不穷,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6%。

    江南平台入口 研究室去年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达76.4%。周济表示希望今后各地能够继续加大政府资金投入,以“缺什么培训什么”的形式,针对农民就业需求做好职业教育培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