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现有的11个地级城市和14个县级城市,除了省会太原和个别城市以外,其他城市规模都偏小,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普遍较弱。着眼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不失时机地构建太原经济圈,将是加快山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由山西省政府编制完成的《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确定太原为核心城市,城市功能定位是“山西省省会,华北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重加工产业开发和技术创新基地,具有三晋文化特色的生态型、综合性、现代化城市”。
规划确定的发展策略是,突出发展核心城市,构建太原大都市圈,强化太原与介(休)孝(义)汾(阳)、阳泉、忻(州)原(平)城镇组群的整合发展,形成结构合理的城镇发展网络。
有关专家认为太原经济圈大致应该包括:太原市域全部、晋中市的多数县(市、区),吕梁市、忻州市以及阳泉市的少数县(市、区)。而且空间结构应包括一个核心,两个圈层。一个核心:由太原市区和晋中市榆次区构成;两个圈层:分内圈层和外圈层。内圈层是指与核心城市联系紧密,接受核心城市强烈辐射,包括核心城市和距核心城市中心约50公里地域内的城市、城镇区域,主要包括太原市行政辖区内的古交市、清徐县、阳曲县、晋中市的太古、祁县的西部和北部,以及吕梁交城县东部的局部地域。外圈层包括阳泉市、忻州市2个区域中心城市,以及原平、汾阳、介休、孝义4个县级市和若干县城。
经过专家测算,太原经济圈建成后的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945亿元至975亿元,占全省的近三分之一;人口总数超过800万。同时,太原经济圈还要承担我国经济发展梯度转移中“承东启西”的任务。(记者刘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