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电子竞技俱乐部
2006年“两会”专题
编者按: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在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同时,让更多的人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今天,回望2005,我们欣喜地发现,在农业、社会保障、就业、教育、医疗、交通、环保等八大领域,百姓正得到越来越多看得见的实惠,幼有所学,老有所养,中青年劳有所得,收入持续增长。
两会召开之际,聚焦民生八大亮点,我们欣慰,也看到问题和差距,更鼓足创造未来美好生活的干劲。
就业
政策好 难题解
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认真落实各项扶持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并把实施范围扩大到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加强就业指导、培训和服务。
———摘自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我们镇的年轻人中,至少有一半因为有了一技之长,外出打工。”谈起国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丁旗镇副镇长梁文珍告诉记者:“去年国家在我们镇增加了专项资金投放,组织群众开展社区服务、机械维修等短期职业培训和劳务输出,不少人在沿海发达地区当上了蓝领工人。国家积极的就业政策,让我们镇里的老百姓提升了就业竞争能力,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积极的就业政策也让更多的城乡劳动者特别是就业困难人群受益。通过一场场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开设的招聘专场会,大龄人员找到了生活的希望和自信;在一次次的“春风行动”中,农民工进城求职不再像以前那样艰难;一个个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让没有工作经验的莘莘学子发展天地更加广阔……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在2005年让普通劳动者感到踏实、欣慰。
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表明,去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7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3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
“只要不挑剔,饭碗不难找”,这是一些地方的公益性就业服务机构向求职者做出的承诺。事实上,在这个承诺的背后,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对富余劳动力数量庞大且总体素质不高这一就业难题的有力破解。(记者 吴卫南)
收入
腰包鼓 居民乐
继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通过多种措施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摘自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数据见证了2005年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493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0年实际增长58.3%,年均增长9.6%;——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3255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0年实际增长29.2%,年均增长5.3%……
2005年,党中央出台1号文件,以政策、税收、价格等多种杠杆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其中,全国有28个省份全部免征农业税。“这些举措,初步改变了过去7年农民收入增长低速徘徊局面,这是多年来没有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抑制不住兴奋。
实现农民增收还在于减负,瞿振元委员掰着指头给记者一一道来: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300亿元,取消农村“三提五统”减负700多亿元,面向“三农”部分收费项目取消或降低标准累计减负200多亿元。几项合计,共减轻农民负担1200多亿元。
来自粤北山区的全国人大代表、韶关市市长徐建华说,农民收入增长最关键的一招就是要努力发展生产,夯实经济基础。2005年韶关战胜了特大洪灾和局部龙卷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大力发展特色黄烟等7大支柱产业,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人均纯收入达3738元,增长8%。
瞿振元委员认为,目前农民增收还存在农资价格居高不下等不利因素,继续实现农民增收任务艰巨。要通过进一步减负,提高粮食产量,调整产业结构,来增加农民收入。(记者 李时平)
农业
势头好 劲头足
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从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摘自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5,我国农业轻装前行;2005,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
粮食产量在上年大幅度增产基础上保持稳定增产,总产量达到9680亿斤,比上年增产291亿斤,增长3.1%。农民收入增长多年低速徘徊的局面得以改变,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实际增长6.2%,是1997年以来的第二个高增幅年份。
“两减免三补贴”政策加大了落实力度。2005年中央财政和国债建设资金用于“三农”的总投入达到2955亿元,比上年增加329亿元。有28个省(区、市)全部免征农业税。据测算,仅减免农业税、取消特产税,就减轻农民负担233亿元。
农民的好日子,也让代表们看在眼里,喜上心头。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委副书记、州长赵立雄说,大理是个农业大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7.5%,贫困面比较大。结合实际,大理在多予少取的同时,注重搞好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和千家万户的小农户连接起来。2005年,大理农民人均纯收入2251元,其中76%来自农业产业化。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农业厅厅长林玉权说,海南从2000年开始建立文明生态村,目前总数已经达到5300个。以文昌为例,当地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在住房不远处,种起了槟榔、椰子,养猪养鸡养花。如今的文明生态村中,全村修通水泥道路,有线电视、电话进驻各家各户。发展好的地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农民过上了比较舒适的生活。(记者 朱隽)
教育
收费少 学娃多
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
———摘自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005年,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地区覆盖率超过95%,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15%,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95%。2005年,中等职业教育共有在校生1559.1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达到664万,实现了年初提出的比2004年增加招生100万的目标。
谈起一年来我国教育发展成果,科技界的全国政协委员蔡自兴说:“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新农村,农村教育非常关键。本届政府采取了减免书本费、杂费等非常实在的政策来支持农村义务教育,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受益的民心工程。不过,也要切实巩固改革成果,防止反弹。”
教育界的全国政协委员司富春认为,当前教育政策是非常好的,但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贯彻下去,落到实处,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都加入进来,形成支持农村教育的社会风貌。
谈到职业教育改革,来自南昌的全国政协委员黄晓浪说:“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需要大量受过培训的熟练工人、技术人员,需要巨大而有效的职业教育。而目前公办的各类职业教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也存在相对零散,没有真正有效地利用好职业学校资源等问题。”黄晓浪希望政府加快制定、实施相关政策,鼓励、吸引企业、民间资本等加入到发展职业教育队伍中来。同时,将农村劳动力专业培训纳入社会化的正规职业培训体系中去,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记者 罗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