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无标题文档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海燕”袭越南受损小与中国密切配合协调有关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3年11月14日 08时50分   来源:气象局网站

    11月12日,世界气象组织表示,越南在“海燕”袭击中受到的损失较小,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密切配合、协调有关。

    为了应对“海燕”,中国气象部门将气象卫星观测从原来的每半小时观测一次缩短到每12分钟一次,并将观测数据及时地提供给越南的相关机构,这使得越南境内的60多万人得以及时撤离。

    11月9日,在收到越南气象部门向世界气象组织寻求区域内成员国援助后,根据中国气象局指示,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随即针对“海燕”实施“风云二号”F星区域加密观测,并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协商卫星资料广播传输事宜,按时完成数据和产品分发,通过CMACast广播将区域加密观测图像实时分发给中央气象台和广东、福建等省气象局以及越南气象部门使用。

    由于“海燕”路径偏西,经向跨度大,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及时调整观测区域,本次区域加密观测分两次实施,共持续56小时,观测频次为12分钟一次,为台风定位、定强以及未来云系发展情况提供可靠的观测依据。据统计,该中心为监测“海燕”共接收、处理、发送“风云二号”F星区域加密观测图像275幅。

    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主任钱传海说,中央气象台为越南每12小时提供一次最新的预报结论,包括“海燕”最新的定位信息、台风集合预报信息以及综合研判结论,同时告知“海燕”可能的登陆时间及其带来的风雨影响。

    广东省气象局组织台风团队及业务骨干对“海燕”是否登陆越南及未来趋势和强度进行分析研判。从11月9日开始,广东省气象局与越南气象部门通过电话、邮件会商“海燕”动态,为越方提供路径、强度预报,并将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台风模式英文网站提供给越方,为越南防御“海燕”提供气象支撑。

    据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子通研究员介绍,中国南海台风模式对“海燕”的移动路径把握较好,自“海燕”生成至今,24小时和48小时平均路径误差分别为72公里和111公里,小于国外如欧洲中心、日本等其他模式,平均强度预报误差分别为39百帕和70百帕,平均路径误差和平均强度预报误差都相对最小。 

 
 
 相关链接
· 气象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 中国气象局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深化省部合作
· 气象局要求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
· 气象局副局长参加浙江省气象局党组民主生活会
· 气象局气象探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成立
· 气象局:冷空气影响中东部华南沿海将有较强风雨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无标题文档
Copyright©2013 www.iruor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