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黑龙江出台意见强化最低生活保障 救助四类人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3年09月30日 09时30分   来源:黑龙江日报

    记者27日从黑龙江省民政厅获悉,为进一步提高全省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水平,黑龙江省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规定,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是认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三个基本条件,各地要进一步规范和严格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公示制度,对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救助对象定期开展核查,对造假骗保的单位和个人将记入征信系统,同时要求各地公开最低生活保障监督咨询电话。

    重点救助低保家庭四类人员

    《意见》指出,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应持有当地常住居民户口,且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家庭财产符合当地认定标准。黑龙江省将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每年按不低于上年度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30%,确定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指导标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差额救助和分类救助,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给予重点救助。各地要完善和落实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及时将申请对象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和审核结果进行公示,并确保公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县级民政部门应对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人的姓名、家庭成员、收入情况、保障金额等内容在其居住地长期公示。

    公开低保监督咨询电话

    据省低保局负责人介绍,《意见》中要求各地要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人口、收入和财产状况定期报告制度,定期开展核查,将不符合条件的及时退出保障范围。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的“三无人员”,可每年核查一次;对短期内收入变化不大的家庭,可每半年核查一次;对收入来源不固定、成员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条件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原则上实行城市按月、农村按季核查。

    同时,还将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建立起较为健全的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各乡镇、街道要建立城市社会救助“一站式”服务大厅,形成集救助受理、审核审批、公开公示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新模式。各地要公开最低生活保障监督咨询电话,有条件的地方要以市(地)为单位设置统一的举报投诉电话,各级政府及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最低生活保障信访事项之日起60日内办结。

 
 
 相关链接
· 中国农科院与黑龙江省农科院签署科技合作协议
· 黑龙江省风电快速发展改变“火电”一统天下局面
· 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公布
· 黑龙江发布行政审批流程 开通试运行网上政务中心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