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认真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围绕自治区党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全区农信社将信贷资源主要投放到“三农三牧”领域。今年前7个月,累计发放贷款1449亿元,其中,农牧业贷款824亿元,贷款总额和支农支牧贷款均居全区银行业之首,切实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
到今年8月20日,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整整8年。8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内蒙古农信社各项工作取得了巨大进步。
发展提速。资产、存款、贷款、机构总数、从业人员、发卡量均居全区银行业第一。主要业务指标年均增幅20%以上,截至2013年7月末,资产3224亿元、存款2436亿元、贷款1900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5.1倍 、6.2倍和7.7倍;8年累计上缴税金104亿元;网点机构遍布城乡,达到2045个;金牛卡发卡量达到1649万张。
质量提升。7月末,资本充足率11.6%、拨备覆盖率71.2%,分别比2006年提高12.8和58.1个百分点;拨贷比4.4%,高于监管部门核定标准。2010年全区93家旗县农信社首次实现社社盈余,2011年历年亏损全部消化。
服务到位。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每年发放全区90%以上的农牧户贷款。大力推行“阳光信贷”服务模式,建立起包括农易兴、草牧兴、商富兴、创业兴等7大类43种信贷产品服务体系,有效缓解农牧民担保难问题,努力满足农牧区多层次、多元化信贷需求。8年累计发放农牧业贷款5388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3000多亿元,创业就业、危房改造、助学等民生类贷款160亿元。到2013年7月末,农牧业贷款余额1224亿元,占各项贷款的64%,是2005年的14倍。
科技支撑。突破制约发展瓶颈,建成自治区最大的覆盖城乡金融网络系统,实现了全区和全国通存通兑,开通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和客户服务系统。发行金牛借记卡、惠农一卡通、富民一卡通等11种特色银行卡。加强农牧区支付结算渠道建设,共布设ATM机1762台、POS机21605台,布放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机具1665台,设立流动银行3家,使广大农牧民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现代金融服务。
自治区农信社下一步将牢牢把握“立足县域、服务三农三牧、支持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坚持把为农服务与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有机结合,不断优化存量贷款结构,压缩非农非牧贷款占比,增加涉农涉牧贷款比重,确保涉农涉牧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记者 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