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青海省长郝鹏深入化隆回族自治县和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干旱山区,实地调研扶贫开发工作。郝鹏强调,各级政府要时刻把贫困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做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和广大群众的力量,以更大的工作力度和更有针对性的举措,加快改善干旱山区群众生存发展条件,确保贫困群众与全省人民同步迈入小康。
化隆县卡力岗地区是青海省最典型的贫困山区,郝鹏十分惦记这里的困难群众。山大沟深,道路陡峭,绕过“九曲十八弯”,郝鹏先后来到沙连堡乡关巴湾村、其后昂村,实地察看自然状况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当了解到这里十年九旱、人畜饮水非常困难、地质灾害威胁长期存在时,郝鹏强调,异地搬迁是环境恶劣地区群众脱贫的有效途径,要把必要性和可能性统一起来,科学制定规划,分期分批实施,经过不懈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干旱山区的扶贫问题。郝鹏指出,异地搬迁最大的难题是土地,要进一步创新思路,多渠道解决。在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循化片区施工现场,他强调,要把土地开发整理与移民搬迁结合起来,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同时还要与特色农业发展、“菜篮子”工程建设统筹考虑。国土、水利、农业等部门要加强配套、整体推进,各县要发挥主体作用,科学整合资金和项目,发挥更大效应。
每到一处,郝鹏都要深入困难群众家中,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愿望。德恒隆乡纳加村农家院里,郝鹏与大家围坐一起亲切交谈,得知当地大量农民通过从事“拉面经济”走出山门时,郝鹏高兴地说,劳务输出是一条符合贫困地区实际的脱贫致富之路,政府要在尊重客观规律和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加大政策支持,引导群众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同时要安排好留守人员的生产生活,做好务工人员外出后的土地集约经营,提高规模效益。通过异地扶贫搬迁项目,循化县文都乡王仓么村91户群众从山顶搬到了山下公路两侧。村民夏吾加告诉省长,“搬迁下来后,不仅解决了过去一直烦心的吃水、用电、行路以及老人看病、孩子上学等问题,而且政府给每户扶持了一头奶牛,让大家发展生产,确实好!”郝鹏听了十分高兴,他指出,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整村、整乡地改善山区贫困群众居住环境,支持发展适宜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郝鹏强调,帮助群众脱贫解困的事情,一定要真心实意、真抓实干,确保干一件,成一件,让群众实实在在受益。(记者 罗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