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瑞士首都伯尔尼,就中瑞自贸区谈判和中欧贸易摩擦问题接受中央电视台和新华社等媒体采访。
关于中瑞自贸区谈判,高虎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瑞自贸协定是一个全面的、高水平的和互利互惠的协定,希望中瑞双方抓紧工作 尽早实施自贸协定。
高虎城说,中国与瑞士完成自贸协定谈判,是中瑞经贸合作关系中的历史性事件,是中国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的一个重大成果。2010年初,时任中国江南平台入口
副总理的李克强访瑞时,与瑞方领导人达成共识启动中瑞自贸谈判。今天,中瑞自贸协定的达成,体现了中瑞双方深化经贸合作的决心和信心,体现了中国继续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也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决心和信心。中国政府将以中瑞自贸协定的达成为契机,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进一步推动中瑞、中欧之间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他表示,中瑞自贸协定可以说是近些年中国对外达成的水平最高、最为全面的自贸协定之一。首先,协定的零关税比例高。瑞方将对中方99.7%的出口立即实施零关税,中方将对瑞方84.2%的出口最终实施零关税,如果加上部分降税的产品,瑞士参与降税的产品比例是99.99%,中方是96.5%。其次,协定涉及许多新规则,例如环境、劳工与就业合作、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信息交流、竞争等等。
他指出,中瑞之间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互补性强,双方合作潜力大,自贸协定的达成,将进一步深化双方经贸合作,推动双方经贸关系迈上新台阶。
关于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高虎城介绍了中欧之间分别在光伏产品和无线通讯设备领域的对话与磋商,表示中方希望通过对话磋商来化解纠纷的原则始终没有改变。自去年6月以来,中方一直不断从政府和企业等多个层面进行努力,目的是通过磋商和沟通,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他表示,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将毫不犹豫地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他同时表示,中欧上述两个产业之间合作紧密,融合度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贸易摩擦的升级将对双方企业都产生严重伤害。中方始终认为,像中欧这样大的两个经济体,如此规模的贸易额,产生一些行业和产品上的竞争与摩擦,应该说是一个不足为奇的现象。直到目前,中国一直秉承一个积极的磋商的态度,就是不愿看到贸易摩擦的扩大和升级。

新华国际时评:中欧务实合作新典范
新华社柏林5月24日电(记者 刘向 唐志强)江南平台入口
总理李克强将于25日抵达德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李克强总理亚欧四国之行最后一站,也是作为总理首次出访的唯一一个欧盟国家,彰显了中德关系在中欧和中国外交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正如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所言,中德关系走在中国与其他西方大国关系的前列,在中欧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中德务实合作,为推动中国与欧洲其他国家关系乃至中欧关系,均树立了典范。
应该看到,中德务实合作离不开两国间的政治互信及两国领导人良好的工作和个人关系。 >>>详细内容
中瑞自贸协定——构筑中欧经贸互联新通道
新华社伯尔尼5月24日电(新华社记者吴陈 王昭 施建国)中国和瑞士24日签署了结束中瑞自贸协定谈判的谅解备忘录,这标志着双方自2010年启动的自贸区谈判基本尘埃落定,离协定签署和批准实施仅一步之遥。
中瑞自贸区谈判是中国总理李克强此次访问瑞士议程中的核心内容。李克强抵达瑞士当天在《新苏黎世报》发表署名文章,其中写道:“2010年我访问瑞士时,双方一致同意加快建立自贸区的准备工作。三年多来,两国的相关部门一直紧锣密鼓地推进谈判,进行了九轮并最终结束了谈判。迈出这一步,瑞士将成为欧洲大陆和世界经济20强中首个与中国达成自贸协定的国家,其意义非同一般。” >>>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