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中国气象局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举行业务科研结合试点工作交流会,共同探索业务与科研结合工作机制,推动以业务需求带动科学技术发展、以科技进步推动业务能力的提升,并培养一批具有理论功底和科学素养的专家型预报预测业务人员。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表示,由于我国和发达国家的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存在一定差距,而缩小差距的根本,必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以先进的气象科研成果推动业务发展。因此,推动气象预报预测业务与科研结合试点工作意义重大。她建议,要增强对业务科研结合试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调动和发挥业务和科研人员两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业务与科研进一步结合;在推动国家气象中心和国家气候中心业务与科研结合试点工作中,要聚焦业务中急需解决的重点技术问题,抓出亮点、抓出成效;到2015年,试点工作形成初步阶段性的成果,建立试验平台,形成专家团队;科研人员与业务人员要形成良好互动,让试点工作真正对预报预测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2013年,国家气象中心将联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通过搭建科研业务结合试验平台,开展面向强对流和中尺度暴雨的联合分析研究试验和成果转化试验,并成立合作团队,探索优势互补的科研业务结合及科技成果业务应用转化机制;国家气候中心将联合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夏威夷大学的专家,共同开展热带大气低频振荡和平流层北极涛动的监测、预测研究成果业务化试验,增强对延伸期至季节内气候预测业务技术支撑能力。
据悉,目前,南京大学以其承担的“973计划”为支撑,同气象业务人员紧密合作,确立了建立可运用于业务的典型强对流系统的中尺度概念模型的目标。同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已与国家气象中心等业务部门针对江淮流域强对流系统,开展统计特征分析及其应用研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联合国家气象中心及国家气候中心等单位成立了“暴雨研究组”,开展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联合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