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在中国气象局第235期机关学习报告会上,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作了《北京及京津冀区域霾污染成因与控制》报告。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副局长许小峰、沈晓农,中央纪委驻中国气象局纪检组组长、局党组成员刘实,副局长于新文出席报告会。
报告称,今年1月京津冀地区共发生5次强霾污染天气过程,北京共有27天的PM2.5超过国家一级标准(每立方米35微克),22天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每立方米75微克),仅有4天好天气,而PM2.5小时最高值还曾达到每立方米680微克。
对于今年1月份京津冀出现的强霾天气,王跃思表示,这是由于异常天气造成中东部大气稳定,加上人为污染排放、浮尘扬沙和丰富水汽共同作用造成的。而对于北京地区而言,机动车是城市PM2.5最大来源,约占1/4,外来输送和燃煤各占了1/5。
如何更好地治理强霾天气污染,王跃思表示,对于京津冀地区,空气治理还需考虑其整体产业布局,将高污染企业迁至整个区域的下风场地区或高海拔地区。由于偏南风容易导致京津冀地区出现高污染天气,如果将高耗能的第二产业,如工业、电厂等迁移到沿海地区或京津冀以北和以西的高海拔区,将更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沉降。此外,环保部门应加强监管,采取有效措施推进脱硫、除尘和脱硝设备的安装和使用,特别是加强排放源大气污染物处理设备使用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