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湿地日。记者31日从自治区湿地保护管理中心获悉,近10年来,自治区先后投入20亿元用于湿地恢复与保护。通过实施湿地恢复、湿地保护和湿地合理利用工程,自治区目前湿地面积415万亩,比10年前增加30万亩,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湿地面积不减反增的省区之一。
自治区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副主任郭宏玲介绍,近10年来,自治区非常重视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不仅制定了中长期规划,组建了湿地保护管理机构,还出台了湿地保护地方性法规,实施了40多项湿地保护恢复重点工程。到去年底,自治区保有湿地面积415万亩,人均近0.7亩,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全区已建哈巴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处,银川市鸣翠湖、阅海、宝湖等国家级湿地公园11处,青铜峡库区、沙湖和西吉震湖等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3处。自治区还建有省级湿地公园7处,湿地小区19处。自治区湿地保护除政府进行一定的投资外,许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也积极投资保护湿地,初步形成了多渠道投资的方式。
郭宏玲说,自治区作为黄河上游地区,湿地的保护与黄河水资源的保护关系密切。近年来实施的吴忠黄河滨河湿地公园、中卫黄河滨河湿地、石嘴山黄河天河湿地等湿地恢复与保护工程,对于促进自治区水资源合理利用、水生态平衡和水环境保护起着重要作用,对黄河中下游及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起到积极作用。“中卫黄河滨河湿地恢复项目”还被评为联合国迪拜最佳环境改善范例奖。(记者 吴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