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共享和天气会商机制。”“希望气象部门能提供专门针对船队的台风路径预报,最好把船舶的位置也放在图形上。”“希望能够加强海洋中期预报;提高台风引发的大风、降水等预报产品的精细化程度;增加台风灾害预报预警,例如台风可能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预报预警。”“建议增加一些新的海洋气象服务产品,比如海雾预报。”“希望能多跟踪发布一些沿岸和近海的天气实况。”1月15日,来自国家海洋局、农业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部门和单位的台风海洋气象预报产品用户对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预报产品提出需求和建议。
交通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的总值班室副主任蔡壮标说,气象部门发布的台风海洋气象预报产品适用性高,这对于搜救中心组织抢险救灾、发布海上预警作用重大。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安监部高级工程师朱大海表示,近年来气象部门台风预报的精度和时效明显提高。
据国家气象中心台风与海洋预报中心副主任徐晶介绍,2012年中央气象台台风路径预报准确率稳步提升,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仅为93公里,较2007年至2011年五年平均误差下降了18%,首次低于100公里。在海洋气象常规预报服务方面,截至2012年12月31日,除热带气旋影响外,我国近海出现8级以上大风共127天,8级以上大风预报准确率近70%。
2011年底,中国气象局也曾向驻京涉海部门征求海洋气象服务预报服务产品用户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服务用户提出的缺乏有效途径获得海洋气象产品、灾害性天气预警产品单一、希望提高产品时效性等问题,我们在2012年拓展了新的业务,增加了台风大风影响半径分析产品、台风登陆前海岸线风力影响等级预报;在提高台风及其风雨影响精细化预报方面,提供了台风登陆前24小时时效、6小时间隔、10公里分辨率的大风和降水预报产品;在2012年11月8日制作了首份《海洋中期预报》产品。”徐晶说。(记者 高琳)